4月24日到25日,国际能源署将召开“能源安全峰会”,这次峰会的举办地在伦敦,举办方是英国政府。据报道,峰会的主题将围绕“气候转型、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展开,英国政府和国际能源署已经向75个国家发出邀请。
距离峰会开始还有一周的时间,但峰会背后的风波已经开始涌动。根据英国《卫报》4月16日的披露,峰会没有邀请俄罗斯,美国总统特朗普则高调宣布会派重要人物前去参会。最劲爆的消息是关于中国的态度,《卫报》的原话是:由于日程冲突,中方高级能源官员将不会出席本次峰会。
如果用非外交话术来说就是:中国没空来参加。如果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我们不想去。
一、中美俄和国际能源署的关系
国际能源安全峰会是国际能源署(简称IEA,亦称“国际能源机构”)举办的峰会,其宗旨是评估全球能源体系面临的风险,并商讨解决方案。这里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国际能源署”。
国际能源署成立于1974年,总部在法国巴黎。它目前有31个成员国,主要包括欧洲大多数国家,还有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这里面并没有欧洲长期依赖的能源大国俄罗斯,也没有石油出口大国的沙特、阿联酋、伊朗等国,更没有中国。
说白了,国际能源署是以欧美为主导,维护欧美自身利益,受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与其“国际”二字并不相符。
近年来,中国和国际能源署一直是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国际能源署对中国在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表示肯定,但对中国的煤炭燃料增长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到全球减排的进程。
对于俄罗斯来说,特别是俄乌战争以来,国际能源署多次批评俄罗斯将能源“武器化”。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一般。
俄罗斯这几年已经开始转向和欧佩克合作,通过减产来对抗国际能源署的压力。所以,这一次的峰会,英国根本没有邀请俄罗斯。即使邀请了,俄罗斯大概率不会去。
而美国则不同,美国是国际能源署的最大出资方,也是其创始成员国。美国长期通过该机构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以削弱俄罗斯对欧洲能源的话语权。说白了,美国在国际能源署中有主导影响力。
总结下来,国际能源署对中国存在合作和竞争,与俄罗斯则比较对立,和美国则属于深度绑定。
二、英国峰会的各方态度
4月24日到25日,国际能源署和英国在伦敦将举办能源安全峰会,它的31个成员国将都会出席,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产油国也将会到伦敦,另外全球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也会参会。根据英国《卫报》的说法,英国已经向全球75个国家发出邀请,目前已经有60个国家大概率会出席峰会。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高调表示,将会派重要人物参会。
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俄罗斯和中国,《卫报》也作出了解释,它说俄罗斯没有收到峰会的邀请,不会到达伦敦。而主办方早就把邀请函发往中国,但中国给的回复却是因为日程冲突,不会派人来参加本次峰会。
其实,中国不参与本次峰会,除了文中所说的“日程冲突”外,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表示将派高官参会,美国到时候肯定会利用峰会“夹带私货”,继续挥动他们“关税大棒”,以图在欧洲国家中找到突破口。甚至有可能利用这次机会和中方代表接触,以达到其政治宣传的目的。中方现在在关税之争上已经占了上风,当然不会给特朗普这个机会。
第二,英国多次附庸美国,对中国说三道四。虽然自从英国工党上台以来,对中国态度有所转变,但近期英国将派“威尔斯亲王”号航母来亚洲参加军演,英国媒体甚至叫嚣着让该航母编队到南海“自由航行”。中国是清洁能源领域的佼佼者,中国去参会,只会让英国脸上贴金。所以,中国“没有档期”。
第三,国际能源署有很强的“地缘政治”标签,它是以欧美为主导的能源组织,中国和该组织有合作,也有竞争,中国也没有必须去参会的义务。说白了,我们若去,是给面子,若不去,也是应该的。
三、中国的能源战略
近年来,西方国家习惯于借由气候话题来打压他国,尤其是特朗普在退出《巴黎协定》后仍上蹿下跳,还打算对清洁能源政策搞清算,美西方“气候伪善”面目愈发暴露无遗。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近来来埋头耕耘清洁能源领域,目前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中国不去参加西方所谓的“能源安全峰会”,直接说明了西方在清洁能源领域已经离不开中国。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也承担了很多全球责任。
接下来,中国将会加速能源结构的转型,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继续领跑,并且稳步发展水电和核电。不仅如此,中国现在已经主导了金砖国家的能源合作。而世界能源署还在沿用地缘政治的陈旧思维,如此下去,他们和中国的差距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