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普京请王毅转达对中国领导人的诚挚问候,他对与中国领导人达成的各项共识有效落实感到欣喜,这表明俄中关系正处于高水平发展阶段。



普京(资料图)

双方的贸易额持续增长,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稳定供应中国,满足了中国的能源需求,也为俄罗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在科技领域,双方在航天、核能等方面的合作成果斐然,共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俄中文化年”的顺利推进更是一大亮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两国人民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夯实了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

今年恰逢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普京期盼中方能够出席相关纪念活动,共同庆祝抗击纳粹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尊重,更是中俄两国在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捍卫国际正义方面的坚定决心的体现。在二战期间,苏联和中国分别在欧洲和亚洲战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局势,中俄携手向世界发出加强战略协作的有力信号,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普京(资料图)

王毅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普京总统的亲切问候,并强调在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下,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定。这种关系具有鲜明的特点: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体现了两国对和平友好的珍视和追求;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确保了双方在合作中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展现了中俄合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中俄合作从不针对第三方,也绝不受外部干扰,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双方已就支持彼此举办“80周年”重要纪念活动进行了全面对表,相信两国元首年内的重要交往将再次书写中俄关系的新篇章。

几乎在同一时期,蒙古国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据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报道,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批准了与中国共同建设新跨境铁路的协议。这条长19.5公里、贯通嘎舒苏海图和甘其毛都口岸的铁路,早在2004年就已提出,旨在促进中蒙煤炭能源贸易,然而却搁置了十多年。如今,蒙古国终于下定决心推进该项目,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蒙古国夹在中俄之间,这种特殊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对外经贸合作的方向。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但要将这些资源出口,必须经过中俄两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已数十天未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蒙古若想向美西方出口矿产资源,面临着重重困难。而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对煤炭等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与中国合作无疑是蒙古国的最佳选择。一旦跨境铁路建成,将极大地促进中蒙两国的能源贸易。以蒙古煤炭出口为例,预计蒙古国每年出口到中国的煤炭中,超过50%都将通过这条铁路运输,这将为蒙古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中蒙铁路(资料图)

中蒙跨境铁路项目的推进,对于蒙古国而言意义重大。它将提升蒙古国的煤炭出口能力,预计运输能力将增加3000万吨,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6%以上。这不仅有助于蒙古国增加财政收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推动蒙古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于中国来说,这条铁路加强了对蒙古国的经济影响力,巩固了在地缘战略上的地位,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相契合。一方面,稳定的煤炭供应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满足了国内部分能源需求,减少对其他不稳定供应渠道的依赖;另一方面,拓展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此外,不久前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登访华,期间中蒙签署了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煤炭贸易和塔温陶勒盖煤矿产能提升的协议。这是自1955年中蒙签署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铁路后两国间的首个铁路口岸协议,标志着中蒙在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