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在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之际,浦东新区召开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会。浦东新区集中推出50个高水平改革开放典型案例,发布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五大行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等一批政策,发布科创产业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走出去服务平台等一批功能性平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全球政经格局走势的不确定性。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浦东新区主动担当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朋友圈”,努力成为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拿出最好的办公空间资源,在花木保利浦开金融中心打造综合型企业出海服务平台,集聚超8000家中外金融机构以及3000家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调查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走出去一站式解决方案。力争到“十五五”期末,培育400家出海先锋企业、100家出海企业总部。

张江科学城是中国创新的一个品牌,上海创新的一面旗帜,汇聚了大科学设施、国家实验室、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全球一流创新企业,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布局优化、要素聚合、企业培育、人才引育、生态提升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创新和产业要素的密度、强度和浓度,培育创新“核爆点”;以招商、投资、孵化、研究全链条产业服务为支点,引领撬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互联网经济等新赛道产业爆发式增长。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筑巢引凤,打造全球青年英才逐梦高地。大国战略博弈的背后是日趋激烈的人才国际竞争,人才始终是浦东新区最为珍视的财富。从“明珠计划”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00万方低租金青年公寓和100万方低租金创业空间”政策支持,让青年人才安居无忧,让每一个创新梦想都能找到落地生根的土壤。从创业启动的资金支持,到科创研发的专业服务对接,再到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为青年人才提供从0到1、从1到N的全流程支持,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首站”和筑梦、寻梦、圆梦的热土。

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的稳定锚和避风港。浦东新区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区内外资企业和分支机构已达2.8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全市占比近50%。新征程上,浦东新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全球投资者共享浦东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以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共生共赢,不断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着力打造更加理想、安全、有为的全球投资目的地。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浦东新区汇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为3800余家中外资金融机构提供全覆盖金融服务。围绕中央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要求,浦东新区全力促进股权投资与科创企业深度融合,营造股权投资集聚区“一站式”服务生态,以耐心资本之水浇灌科创项目之苗,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财政支持政策,打通企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帮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充分体现浦东落实“金融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

中央《引领区意见》发布以来,浦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引领区任务落地见效。在部市区协同推进下,各项任务全面高效推进,形成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引擎动能强劲,累计建成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通全国首例CAR-T细胞治疗药品跨境运输使用路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系统集成全面推进,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核发全国首批融合业态综合许可证,探索建设用地按规划期实施总量管控,新建大型公园绿地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在全国首批开展增值电信扩大开放试点业务,4家外资企业获批开展业务试点。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管理办法和负面清单(2024版)发布实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球资源配置不断增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加快建设,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总体方案获批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上博东馆、浦东美术馆、世博文化公园、浦东足球场等文体地标投入运营,陆家嘴水环向市民全线开放,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人民城市样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