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在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这一重要场合中,双方围绕海空安全形势展开了坦诚但充满交锋意味的交流。中方在会议上言辞恳切却态度坚决地指出,近年来美军舰机在中国当面海空域活动愈发频繁,不仅频繁进行侦察、测量等具有情报搜集性质的行为,还开展高强度军事演训活动。
特朗普(资料图)
这些军事动作极具挑衅性,在狭窄的海空域频繁进行,极易导致双方军事力量之间产生误解误判,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擦枪走火的严重后果,对中国的主权和军事安全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中国军队始终秉持着依法依规的原则,对于任何危险挑衅行为都予以坚决回应,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一立场鲜明且坚定,向国际社会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方面绝不含糊,任何妄图通过军事威慑来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都将遭到有力回击。
当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正在紧张进行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踏上了访俄之旅。在此次访问期间,中俄双方就众多国际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且全面的意见交换,着重强调了深化战略协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王毅外长明确指出,中俄关系有着独特且深厚的特质,这种关系建立在世代友好的历史传承之上,秉持着永不为敌的核心理念。在双边交往中,中俄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摒弃了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思维,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共同推动各领域的合作。更为关键的是,中俄之间的这种战略协作关系,既不结盟搞军事对抗集团,也不对抗任何特定国家,更不针对第三方,是一种纯粹基于共同利益和国际责任的新型大国关系。
普京(资料图)
中俄关系的这种稳定性,犹如定海神针,为地区和平与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局部冲突不断、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中俄关系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珍贵。从历史角度来看,中俄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积累了深厚的互信基础。在苏联时期,中苏曾携手对抗外部压力;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又迅速调整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务实合作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一举突破2440亿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这一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两国务实合作巨大活力的生动体现,也充分反映出中俄在经济领域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而中国则在制造业、消费市场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双方通过深化经济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不断夯实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例如,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满足了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为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开辟了稳定的市场;在贸易领域,双方积极拓展贸易渠道,优化贸易结构,农产品、机电产品等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普京(资料图)
中俄双方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以乌克兰危机为例,这一冲突不仅深刻影响着欧洲的安全局势,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强烈震动。中俄双方一致认为,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正确途径是通过和平谈判。双方致力于推动构建持久的欧亚安全架构,为地区的长治久安寻找可行方案。中国积极支持一切有利于争取和平的努力,主动发起并参与“和平之友”小组,旨在汇聚国际社会的和平力量,为和平解决危机积累广泛的国际共识,探索推动危机政治解决的有效路径。中国的这种积极外交姿态,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既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为解决地区冲突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和俄罗斯将继续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调。双方已达成共识,要进一步加强外交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精心筹备好年内各层级的交往活动。通过持续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巩固和提升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和战略内涵,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筑牢根基。这种稳定且富有活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将为地区和平与安全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