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叫“哪吒”的汽车品牌会踩着风火轮杀进中国车市,还一度当上销冠,你可能会觉得这是神话故事。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魔幻——哪吒汽车真的做到了。不过,神话终究要回归现实。如今的哪吒汽车,销量腰斩、高管下课、资金告急,连车主都在吐槽车机“罢工”。这家曾经的新势力黑马,到底经历了什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又残酷到了什么程度?
一、草根逆袭:从“土味造车”到销冠神话
哪吒汽车的起点,像极了热血创业故事。2014年,安徽桐城人方运舟从奇瑞新能源离职,带着一帮老同事在浙江桐乡鼓捣起了电动车。那时候新能源车还是新鲜玩意儿,特斯拉刚进中国,蔚来、小鹏还在PPT阶段。方运舟给公司取名“合众新能源”,口号是“为人民造车”——说白了,就是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电动车。
但现实很骨感。头几年,哪吒汽车只能靠地方政府补贴和卖低价小车(比如6万块的哪吒N01)勉强活着。转机出现在2018年,方运舟拉来了北汽新能源的营销老将张勇。这人是个狠角色,把北汽新能源的网约车打法复制过来,让哪吒汽车疯狂给出租车公司、共享出行平台供货,硬生生把销量冲了上去。2021年,哪吒V上市,10万块的价格塞进大空间和智能车机,一年卖了5万台,直接拿下新势力SUV销冠。到了2022年,哪吒全年销量突破15万辆,把蔚来、小鹏都甩在身后,成了新势力“一哥”。
那段时间,哪吒汽车是真风光。品牌名字自带流量(蹭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度),车型性价比高,连央视都夸它是“老百姓的智能车”。但谁也没想到,巅峰来得快,去得更快。
二、高光褪去:价格战里“赔本赚吆喝”
从2023年开始,哪吒汽车的销量突然“哑火”。原因很简单:以前靠低价车走量,但卖一辆亏一辆;想学蔚来、理想冲高端,结果哪吒S定价20万,月销才千台,根本没人买单。更惨的是,比亚迪、零跑这些对手疯狂降价,10万块能买到续航500公里的车,哪吒的性价比优势瞬间被碾碎。
到了2024年,哪吒汽车彻底扛不住了。全年销量从15万暴跌到6万多,亏了上百亿,工厂停工、拖欠供应商的传闻满天飞。CEO张勇学雷军直播带货,结果被网友骂“只会喊口号”;最后在年底黯然下课,创始人方运舟被迫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启“二次创业”。
现在的哪吒汽车,像极了当年的威马——车主担心售后跑路,经销商集体维权,连法院的股权冻结通知都贴到了公司门口。方运舟嘴上说“再难也要扛”,但明眼人都知道,留给哪吒的时间不多了。
三、行业洗牌:从“百花齐放”到“九死一生”
哪吒汽车的困境,只是中国新能源车淘汰赛的冰山一角。过去十年,国内冒出过400多家新势力,如今活下来的不到10家。2024年,高合汽车工厂停产,威马老板“跑路”国外,连背靠百度的极越汽车都突然停摆。有投资人调侃:“现在投新能源车就像买彩票,中奖概率比被雷劈还低。”
这场洗牌背后,是血淋淋的生存法则:
1. 没钱玩不动:研发一辆车烧钱几十亿,年销量不到20万根本回不了本。哪吒亏了183亿,蔚来亏了600亿,小鹏也差点被拖垮。
2. 技术卷上天:以前拼续航,现在拼激光雷达、城市自动驾驶。没自研能力的品牌,分分钟被淘汰。
3. 海外成救命稻草: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哪吒跑去印尼开4S店,但国外市场既要防贸易壁垒,又要和丰田、现代硬刚,难度不亚于国内。
四、未来在哪?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现在的中国车市,就像一场“饥饿游戏”。头部玩家比亚迪、理想靠规模和技术吃肉,二线品牌零跑、蔚来在盈亏线上挣扎,剩下的要么转型代工(比如江淮给华为造车),要么等着被收购。
对于哪吒汽车,方运舟押注海外市场,想在东南亚卖车回血。但在泰国工厂投产前,国内每月110台的销量(2025年1月数据)连工资都发不起。有车主苦笑:“当初冲着‘哪吒’名字买的,没想到真成了神话故事。”
说到底,新能源车早就过了“会造车就能发财”的年代。接下来,没有核心技术、没有造血能力、没有差异化定位的品牌,注定会成为时代的炮灰。而那些活下来的企业,必然要经历一场从拼营销到拼技术、从赚流量到赚口碑的生死蜕变。
哪吒汽车的故事给所有创业者上了一课:造车不是请客吃饭,光靠情怀和低价,终究敌不过市场的铁拳。毕竟,神话里的哪吒能“削骨还父”,现实中的车企,可没有重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