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把推剪传爱心

安徽日报记者 许蓓蓓 通讯员 汪兴

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59岁的乡村理发师杨晓平在当地小有名气。20多年来,杨晓平用一把推剪、一副热心肠,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解决“头等大事”。

近日,记者走进国光社区北山宣村民组,在一条巷口看到一户民房的大门墙上醒目的“理发”两字,这是杨晓平的家,也是个理发店。

1986年,杨晓平中学毕业后,在合肥一家理发店学习理发,逐渐掌握了技术要领,一干就是16年。2002年,杨晓平回到老家开起了理发店,为乡亲们理发。由于杨晓平手艺好,服务热情,很快受到乡亲们的认可。

农村的年味格外浓,为了方便村民理发,每年大年初八,杨晓平家的理发店准时开门,一年的辛劳从此开始。

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村里老、少群体很多,有的不便前来理发,有的甚至很长时间都没有理过发,于是主动上门服务。

今年88岁的村民付书兴早年因患脑梗引起偏瘫,行动不便。几年前的一天,家人用轮椅推着他去找杨晓平理发。从那以后,杨晓平每隔一段时间就主动上门为老人理发。“晓平人好,服务也好,待我父亲就像亲人一样,真是感激不尽!”老人儿子付立纯逢人就说。

多年来,遇到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杨晓平都主动上门服务。从2017年以来,杨晓平还每月到桥头集镇养老中心为60余名老人理发。“上门服务,比到店里还便宜,老杨只收些成本钱。”桥头集镇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王维宏说。

除了“一老”,还有“一小”。早些年在农村,许多家庭因为农活忙,大人没时间照顾孩子,有些孩子的头发又脏又乱,盖住眼睛也没人给剪。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杨晓平就暗暗记下是哪家的孩子,抽空带上剪发工具上门给这家孩子理发。后来,孩子们慢慢长大,去了县城读初中、高中,但很多孩子理发就认准杨晓平,放假一回来就找他理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晓平也从当年的年轻小伙变成了年近花甲的老人,不变的是他的坚守和爱心。有时候村民看到杨晓平十分辛苦,执意要多给杨晓平理发费,但他却坚决不收。

“在家开个理发店,用一技之长为乡亲带来方便,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这门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我愿意为乡亲们服务,直到拿不动剪刀的那一天。”杨晓平对记者说。

来源:安徽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