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哈密百花始盛开。4月17日早上,久未下雨的哈密天降甘霖,被春雨润洗后的豫园空气清新,柳绿花红,不时见三三两两的市民结伴游玩。62岁的赵厚培在技艺娴熟地抖着空竹,但见空竹在他手中像被施了魔法,时而盘绕旋转,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在身体前后穿梭,时而脱离凌空飞起,又稳稳落在抖绳之上,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里有水有树、有花有草,空气也好。我家就住在附近,经常会来这抖空竹、散散步,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感觉特别舒服!”抖完一节,赵厚培这样对河南援疆报道组记者说。


豫园是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节点,哈密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的主要园区,项目围绕原有河道和林木进行施工,在保留原有树木,保持良好的生态基底上进行改造,是河南援建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237亩,总投资8900万元,全部为援疆资金,2021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现已成为河清景美的生态公园,怡情润心的文化公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心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团结公园。


青年学生在豫园游玩自拍

在这里不仅可以健身游玩,玩累了还可以到豫书房借阅图书,陶冶情操,汲取精神食粮。

建设在豫园、文创园等八个文化休闲场所的“豫书房”是河南省文化援疆项目,八间豫书房共投入援疆资金1600万元,每座豫书房面积在80至150平方米,收藏图书5000至1万册。建设规划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满足市民读书需求的便捷性,大多数市民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其中一间豫书房。为了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书房配备了电子图书资源供读者下载,让读者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为了方便市民借阅,豫书房实现了“全市一张网、服务全覆盖”,市民凭借一张读者证,就可选择哈密市、区县任何一家图书馆或豫书房实现通借通还。


绿树掩映中的豫园豫书房

家住豫园附近的市民迪力夏提非常喜欢读书,他说进入“豫书房”就像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书房装修古色古香、宽敞明亮,陈列图书涵盖了儿童系列、经典文化、历史、哲学等二十多类图书。“豫书房环境非常安静且舒适,图书种类齐全,借阅手续简单,特别是离家很近,对我来说太方便了。”迪力夏提高兴地说。

河南援疆报道组记者了解到,豫书房搭载了智能运营管控云平台,可以实现全自助化服务以及24小时无人值守。每周都会举办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为附近居民和青少年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包括充裕的物质条件,更包括丰富的精神享受。近年来,在河南援疆的强力支持下,哈密市在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持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以“科技赋能+文化浸润”模式构建城市文化地标,在一区两县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高品质的精神享受,更好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哈密市伊州区八一南路,有一座装饰着七彩祥云、整体看起来像古代青铜鼎一样的建筑,这就是今年新落成的哈密市文化馆。这座投资5000万元的文化项目是河南援疆重点民生工程,地下1层、地上6层,建成有排练厅、舞蹈厅、音乐厅、演艺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群众文化活动用房等多个功能分区,总面积1.1万平方米。演艺厅内观众席座位近600个,舒适的座椅、开阔的视野,顶级的音响灯光设备一应俱全,无论是震撼的交响乐演奏,还是经典的歌舞剧演出,都能完美呈现。今年3月,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带来的精品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在这里精彩上演,为哈密市民呈现了一场极具中原特色的文化盛宴。场馆还承接了大型舞剧《水月洛神》演出、豫哈少年行活动、少林功夫表演、太极拳功夫展演等由河南推出的“豫哈情 文化行”“中原文化哈密行”“春雨工程”系列活动,以及哈密大型乐舞诗剧《唯舞伊州》、原创舞台剧《左公柳》、《哈密赛乃姆》、哈密市伊州区“群众村晚”评选展演活动等100余次文化活动。


河南援疆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总投资7100万元,综合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放映厅等功能。其中,搬迁到中心的新图书馆使用面积扩大了三倍,存有图书14.3万余册,图书种类涵盖党政法规、农业生产、科普知识、百姓生活、文化文艺等。各族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心,读书看展,观看演出,增长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巴里坤县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县已建成多个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文化设备和器材。同时,积极组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基层群众幸福底色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彩。

伊吾县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内设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通过创新举办胡杨文化旅游节、伏羊文化节等活动,让群众在闲暇时光中体验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为伊吾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023年以来,在河南援疆持续深化文化润疆工作加持下,哈密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乡镇(街道)、管委会建设综合文化站48个,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6个,覆盖率达到99.3%;社区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71个,覆盖率达到97.2%。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658场次,惠及群众74万余人次;开展“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378场次,惠及群众7.9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构建起和谐幸福的精神家园。

河南援疆报道组:王义亭/文、牛啸歌 柴政 /摄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