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回是真急了,想用关税逼中国服软,结果中国反手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管制,直接断他高科技和国防工业的命脉。

眼瞅着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特朗普下令启动“232调查”,琢磨着对进口关键矿产加关税,摆明了要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向中国施压,但这一回,中国明显抢占了先机。



文案编辑:平

4月初,中国商务部一纸令下,对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限制,理由也摆得很清楚:维护国家安全,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稀土这玩意儿,在全球供应链里可不是个小角色,大到航空航天,小到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它。

中国握着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产量,这一出口管制,直接牵动了全球产业链的神经,也为后续美方的动作埋下了伏笔。



正是因为稀土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中国的举动才显得格外有分量。

美国方面,眼看着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先发制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所以,几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商务部启动所谓的“232调查”,矛头直指稀土、钴、镍等关键矿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232调查”,不过是美国惯用的伎俩,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实则是想给中国施加压力,试图在稀土问题上占据主动。



不过,美国这招“232调查”究竟能有多大效果,还真不好说,毕竟,美国自身的稀土产业基础薄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很高。

如果美国真的因此对中国稀土采取限制措施,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更何况,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国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让本就复杂的局面更加扑朔迷离。



事实上,在稀土问题上,中美之间的博弈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向中国施压,一会儿挥舞关税大棒,一会儿又放出“等中国主动来电”的风声,企图营造一种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假象。

中国压根没按美国的剧本走,面对压力不低头,反而通过加深与各国的合作,从容应对,这种不卑不亢的姿态,明显让美国有点措不及防。



面对中国的强硬姿态,美国也曾试图缓和关系,例如宣布豁免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

但即便如此,中国仍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明确表示,如果美国真的想与中国对话,就必须拿出诚意,取消对华不平等的制裁措施。



这种针锋相对的姿态,也让美国意识到,想要在稀土问题上占到便宜,恐怕没那么容易。

更糟糕的是,稀土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很难被轻易替代。

尽管美国也拥有一定的稀土资源,但由于开采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



尤其是在国防工业领域,稀土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例如,美国先进的F-35战斗机,其核心部件的制造就离不开稀土材料。

这意味着,一旦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国的国防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稀土优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加工到出口,几乎实现了全产业链的控制。

相比之下,美国的稀土产业早已边缘化,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因此,美国此次发起“232调查”,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实际上却暴露了自身在稀土领域的短板,也让外界更加看清了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实力对比。

对比中美双方的策略,可以看出,中国的应对更加精准和主动。

通过对稀土出口的严格管控,中国既守护了自身战略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博弈的主动地位。



而美国的“232调查”,虽然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但实际上更像是一种被动的防御姿态,这种策略上的差异,也反映出中美两国在稀土问题上的不同处境。

当然,美国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稀土领域的困境。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努力重建本国的稀土产业,但由于技术、环保等方面的限制,进展并不顺利。



而且,由于全球稀土供应链已经高度集中在中国手中,美国想要在短期内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些美国官员甚至担心,如果中国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美国的国防工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总的来说,在这场稀土博弈中,中国显然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实施出口管制,中国不仅在谈判桌上增加了一张王牌,也向世界展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未来,中美在稀土问题上的博弈还将继续,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继续保持战略主动,牢牢掌握稀土资源这张王牌。

资料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