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2025年,成都高新区明确了打造“营商环境一流标杆”攻坚行动,要求营造最优的政务服务生态,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第一季度,“活力”已有了具象表达:截至2025年3月,成都高新区累计经营主体存量39.04万户,其中,企业突破25万户,位居全市第一。

经营主体“枝繁叶茂”,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厚植沃土”。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市场准入、准营、准出环境不断优化。


图据成都高新市场监管局

标准化办理“一件事” 集成服务跑出“高新速度”

曾经企业登记注册的“一堆事”,如今变成了“一件事”。今年2月19日,在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区”,四川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的王女士“丝滑”办理了企业变更登记。“以前办理变更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材料多、时间长,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全部搞定,省时省力。”成都高新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给王女士带来了意料之外的便利,“这种变化让我们企业能更加专注自身的业务发展,感觉在高新区做事越来越便利和高效了。”

流程在“瘦身”的同时,也在更加规范。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办事体验为导向,成都高新区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统一经营主体登记注册重点审查规范,企业登记一次性通过率位居全市前列。

这样的“高效”,也贯穿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今年成都市提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提质扩面、更加利企便民。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将原来的多头办理优化为“套餐式”服务,业务办理模式由“串联”变为“并联”。例如:改革后,涉及企业信息变更的跨部门业务办理时间由12个工作日减少到最多7个工作日,递交材料由原来的23份减少到5份。

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服务已覆盖了企业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变更需求。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网办理、一标核准、一窗出证……政务服务不断升级带来的红利已经显现:2025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通过“一件事”集成改革已办理企业变更登记1.6万件、注销登记0.4万件。

除此之外,成都高新区通过持续落实企业开办“一件事”和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企业开办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区企业持续保持净迁入态势,对区外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便民

企业登记不出园 上门服务提升“高新温度”

刚刚完成了企业登记手续,治疗帕金森的新药管线也进入了Ⅱ期临床,对于睿健毅联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任翔感叹:“这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也期待着在成都高新区这片沃土上,迎来新的突破。”

因为看中成都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政策配套,这家来自武汉的公司从去年就计划着来成都发展。“有园区企业开办窗口负责人对接我们,登记流程基本都帮我们代办了,我们就不用武汉、成都两地飞,很便利很暖心。”

在成都高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了类似的“专属”服务。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扎实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开展企业开办服务进园区工作,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未来科技城新增企业开办专窗或服务点,帮助50家园区企业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专班,走访辖区内企业,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三百余条。

一项项便民举措,体现着“高新温度”,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企业“好感度”。2025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工作收到企业赠送表扬信、感谢信、锦旗共33封(面),平均每2个工作日收到1封(面),企业服务满意度达100%。


图据成都高新市场监管局

创新

AI+政务跑出加速度 智能服务树立“高新样板”

在企业登记服务中,AI也大显身手。

在去年,瑞幸咖啡(成都)有限公司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申请,以“申请人承诺制”的方式在成都高新区办理开办餐饮店手续。这标志着,在成都高新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与“申请人承诺制”结合试点成功。

“以承诺的方式精简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审核流程,实现流程再优化、时限再缩减、质效再提升。”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成都高新区在桂溪街道辖区针对申请新办“自制饮品(不含生鲜乳饮品)经营项目”的食品经营许可开放远程核查模块,将传统实地核查升级为“线上申报+视频核验”的协同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审批过程中存在的时空限制、重复跑腿等问题。

此外,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创新推出“智慧问答+人工应答”服务,通过接入智慧问答系统,整合咨询热线号码、增加咨询电话路数、建立业务知识数据库等途径实现智能语音搭配人工座席咨询新方式,为企业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做到企业诉求“一键回应”。2025年一季度,咨询电话响应率达97.14%,基本实现“零投诉”。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将持续探索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登记注册和行政审批智能化水平,并加快社会餐饮、集中用餐单位智慧场景建设,探索“AI+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与社会共治新模式,为全国营商环境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可推广的“高新样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