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遂宁万丰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现场,运输车辆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施工机械轰鸣不断,工人们正忙着平整场地、修建临时施工道路。看着工地一天一个样,该项目基建负责人丁旭辉直言,“必须为遂宁效率、遂宁速度点赞!”

何出此言?原来几天前,在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下称“遂宁自规局”)会议室内,当企业代表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落款处签下名字,等候在审批后台的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双证联审”程序。不久,一张带有打印机余温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便交到丁旭辉手中。之后,企业在办理《不动产权证》时也同时收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丁旭辉忍不住道:“这速度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审批提速源于遂宁市自规局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推行的同步审批、同步发证审批服务机制。

“以往办证,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后,需要先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再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缴清土地出让金、正式交地、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通过建设项目方案审查后,才能申请办理《工程规划许可》,流程复杂、环节较多、耗时较长。”遂宁自规局政策法规和执法监督科(行政审批科)科长刘官海介绍,如今,通过同步审批模式,在土地出让合同签订现场即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后即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实现了“拿地即取证”“拿地即开工”的审批突破。

“表面看是‘秒批秒办’,其实是串联审批变成了并联协同推进,开跑即冲刺。”刘官海道出改革内核——通过将土地供应运行论证方案编制与规划调整、规划条件设定同步启动,在土地挂牌期间就完成设计方案审查、指标核算等多项前置工作,把原本需要企业“接力跑”的流程变为政府内部“并线跑”。

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审批流程中“材料反复提交、环节顺序等待”的痛点,通过部门内部数据共享、审批要件并联审查,将原本需要分步办理的2个关键审批节点合并实施,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30多个工作日。

“现在不是企业追着部门跑手续,而是政府部门推着时钟赶进度。”丁旭辉坦言,按照计划,遂宁万丰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满产均值可达30万元/天,“时间就是真金白银,早投产30天就意味着可为我们增加产值900万元,这相当于遂宁送了我们一份‘开工红包’。”

据悉,目前,遂宁已有53个重点项目通过“同步审批”模式落地,这种“签约即发证”的高效场景,正在遂宁成为常态化风景。

今年初,遂宁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场行政效能和水平提升行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部门,遂宁市自规局以效率为引领,聚焦“土地要素保障、规划审批”两个关键,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决策效率、强化执行能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精准落地。

规划审批方面,除了推行“同步审批”机制外,遂宁市自规局还推行“豁免清单+告知承诺制”,实行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效。同时,针对审批事项存在的内部问题,按照“流程不减、时间减半”原则,将项目规划审查审批时间从58个工作日压减至29个工作日。

“这不是简单的内部流程优化,而是打散重来、流程再造。”遂宁自规局相关负责人指着墙上的《办事流程图》介绍,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定时化、定量化”原则,该局将12个涉审事项再次复盘、重新梳理,全面细化到“最小颗粒”,以降低企业时间、资金和人工成本,助推项目尽快落地。

土地要素保障方面,出台《强力支撑项目建设全力提升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质效九条措施》,全面深化重大项目拟用地联审和“用地保姆”服务制度,开通土地供应绿色通道,建立产业用地的储备资源池,提供建设用地保障能力。

措施不止于此。眼下,该局正在拟定产业混合用地改革实施方案,允许同一地块兼容多种用途(如工业、科研、商业等)。同时,加强自然领域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谋划,持续加强项目质量监管与风险防控、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最终形成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王波、欧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