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南京没有收入遇到困难,你可以来本店,告诉老板来份‘特色小吃’,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在你以后有能力的日子里,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谢谢!”这是泰山街道一家名为“传统古法牛肉汤”的门店张贴的告示。

牛肉汤店的老板名叫刘宾宾,是一位从安徽阜阳农村走出的80后。十年的经营之路,刘宾宾不仅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骨汤传递着舌尖的幸福,更用一句默契的暗语,为陌生人传递温柔的善意。


1986年出生的刘宾宾家庭普通,初中毕业后跟随父母辗转多地打工,做过工厂工人也当过出租车司机。

2015年,刘宾宾拿出所有积蓄,在泰山街道澳林广场后街开了一家小吃店,主打家乡的特色牛肉汤。“刚开始创业很艰难,生意不怎么好,但是我相信都会好起来的,只要我们认真做。”刘宾宾说,做美食就要讲究品质,他每天6点起床熬汤备料,选择品质食材,只为给顾客带去醇香的牛肉汤。

“物美价廉,货真价实,让顾客吃饱”,这是他给自己提的要求。十年过去,小店积累了良好口碑,吸引了不少回头客,生意也越来越好。


2021年,刘宾宾做出一个早就萦绕心头的决定——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餐食。

他说,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当初自己也得到过这样的帮助。当年,刘宾宾初来南京,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只能靠打零工赚钱。有一天,刘宾宾工作完后走进了一家面馆用餐,当他用完餐准备结账时,老板却摆手拒绝。

刘宾宾回忆,可能是自己当时的窘迫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老板没收钱,还鼓励他早些休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碗面,在无数个让他想要放弃的夜晚,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现在,刘宾宾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他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延续着那位“陌生人”的暖心举动。他还设置了特殊暗语——“特色小吃”。

每当有人轻声说出“特色小吃”时,刘宾宾都会微微一笑,为他送上一份热乎乎的牛肉汤。看到对方就餐完后默默离开,他心里很是欣慰,他希望自己的这一碗面,也能给他人带来热腾腾的暖意。


“平时还有些外卖小哥来吃饭,他们可能是为了省钱,总是点最便宜的。”刘宾宾说,他会悄悄为他们“升级”餐品,多加一些量,让他们吃饱一些。

“这些兄弟都不容易。看到他们为生活奔波,就看到了当初的自己,我能做的并不多,能帮一点就是一点。”刘宾宾说道。

十年来,刘宾宾为困难群体免费提供餐食数百份。他从未主动宣扬,却在默默影响着身边的人。儿子经常在学校参加“爱心义卖”活动,妻子则不间断地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能帮到人我就开心,我希望带动更多人传递温暖。”刘宾宾说道。


如今,刘宾宾有了自己人生的新目标——入党。他在给社区党委递交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想像身边的党员一样,帮助更多人。”

小店铺里的温暖,如同牛肉汤的香味,醇香而飘远。从皖北农村到城市创业,从打工少年到热心于公益的小店老板,刘宾宾说,他还会继续努力,认真做美食,认真做善事,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素材来源 | 泰山街道

部分文 | 林涛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