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8日讯(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董建华 通讯员 汪玮玮)张杰院士出了本新书——《天问》。
没想到,这本书和我多少扯上点关系,新书封面的照片是我15年冬天在黄山拍摄的。
佳能6D+三阳12mm f2.8鱼眼,ISO6400,f2.8,单张30s,150张叠加。拍摄地点:黄山始信峰。
我盯着封面那帧熟悉的星空图,15年冬夜在黄山始信峰的记忆突然如潮水般涌来——那些被零下10℃冻得发麻的指尖、镜头上凝结又融化的冰晶、云海翻涌时带着雪气的呼吸,此刻都化作一种奇妙的眩晕感:原来十年前那个在风雪中守了整夜的我,早已把对宇宙的敬畏,悄悄融进了镜头的每一道星迹里。
那次去黄山真是神奇的运气,雪后的黄山、云海、日落、星空、冬季银河,一个星空和风光摄影爱好者所能想到的所有要素,都在这里集齐了。
当我乘坐索道升到云海之上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几乎屏住呼吸——整座黄山裹着新雪,像撒了把碎钻的蓝丝绒,云海正从深壑里缓缓升起,把海拔1800多米的群峰变成了漂浮的岛屿。
时间快到五点,日落前的魔法时刻准时降临。阳光斜穿过冰晶,将云海染成流动的金箔。
奇峰怪石在白色、金色的,翻腾的云海中若隐若现。
真正的震撼出现在夜幕降临后。雪后的空气通透得惊人,肉眼竟能分辨出冬季银河那抹淡淡的银纱,从东北延伸到西北方向,不像夏季银河那样璀璨,却带着冷冽的优雅。更妙的是,太平镇的灯火透过云海底部,给纯白的云絮染上了彩色的光晕,星空与人间灯火在云隙间交织。这是我这么多年,拍的最清楚的冬季银河,也是前景最漂亮的一张!
黎明之前,天光把地景照亮,群星还未散去。
第一缕阳光照亮了观海的石猴
太阳终于跃出云海,万道金光劈开云层的瞬间,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土星环的感动。原来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从来都不分用肉眼还是镜头,重要的是那份愿意在寒冷中等待的执着。
这是一次神奇的旅程,快十年了,回忆黄山起那个冬夜里,那些为了追光而颤抖的时刻,我还激动不已,那是一个普通爱好者与宇宙的默契对视。就像《天问》里写的,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永无止境。
而我很幸运,曾用快门定格过其中一个温柔的回答——所有的热爱,最终都会在某个时空节点,与更广阔的世界相遇。
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揭示微观世界的美妙,或是捕捉瞬息万变的科学现象时,科技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深处的大门。
我从黄山回来,开始筹划将如何用相机拍摄星空,记录科学现象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就是2018年在山东大学开课《科技摄影与物理影像》。2024年,课程登录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欢迎大家参与学习。
作者:山东大学物理学院 高级实验师
宋洪晓 网名脚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