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南都记者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办获悉,该街道成功完成南坑社区麒麟路一栋倾斜自建房的解危工作。经专业机构检测,楼体倾斜率从 14.74‰降至安全值 2.3‰,标志着坂田首例“微创纠偏”危房整治取得圆满成功。
发现楼房倾斜
48 小时完成人员撤离
2024 年 2 月 27 日,坂田街道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南坑社区麒麟路一栋 10 层自建楼出现异常倾斜。经检测,楼体倾斜率达 14.74‰,超出规范 7‰的限值1倍多,楼体顶部最大水平位移达 33 厘米,被鉴定为 D 级危房(注释:D 级危房指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直接威胁 56 户住户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纠偏前。
街道当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专家+专班+专员”工作小组,连夜开展“危楼清空行动”。仅用 48 小时,便实现人员全部撤离、房屋全面清空、区域完全隔离,同时落实临时安置点及物资保障,筑牢安全管控防线。
街道工作人员帮助租户搬家。
坂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危楼清空行动期间,出现过房东阻挠清退、妨碍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街道联合公安部门依法介入处置,督促房东切实履行房屋安全责任。经教育训诫,房东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积极配合清楼工作,并主动寻找具备资质的单位对房屋进行加固。此外,街道同步组建党员服务队、政策宣讲团,为 56 户租户提供 70 多套过渡房源,实施“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协助租户完成搬家转移,确保搬迁工作顺利完成。租户张先生表示:“街道当天就帮我们找到了过渡房,全程还有工作人员帮忙搬家。”
“微创”工艺,“修楼不扰民”
危楼内居民很快撤离,后续对该栋危楼又将如何处理?该街道在楼体关键点位布设智能传感器和高清监控设备,构建 24 小时自动化监测网络,实时采集楼体倾斜、位移等数据,为房屋安全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监测数据接入深圳市房屋安全风险管控平台,一旦房屋出现异常情况,可自动预警并报送至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纠偏后。
据介绍,此次房屋治理采用“锚杆静压桩+顶升纠偏”复合工艺,分多阶段实施顶升作业。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小,实现了修楼不扰民,附近居民生活“零影响”,让危房得以解危焕新。
据了解,“锚杆静压桩 + 顶升纠偏” 复合工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和建筑物纠偏方法,适用于多种结构形式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和纠偏,能显著提高建筑地基基础承载力,增强基础抗震能力。
街道呼吁:发现房屋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此次解危行动是坂田街道自建房安全整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自 2023 年以来,该街道累计完成 809 栋隐患自建房排查整治,建立起“预防监测—专项整治—长效管理”全链条机制。下一步,坂田街道将依托城市安全智慧平台,深化房屋安全定期巡检、风险分级管控及居民科普宣传工作,推动“隐患发现—专业鉴定—分类治理”闭环管理,切实实现“住有安居、居有所安”的民生目标。
坂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房东是房屋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危险房屋要及时治理、解危,定期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该负责人同时呼吁市民关注墙体开裂、地面沉降等房屋异常信号,如发现隐患问题,及时上报社区工作站或街道城建办,避免小隐患演变成大事故。目前,全街道正同步开展自建房安全“回头看”行动,确保隐患动态清零,全力守护群众幸福家园。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