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前,华为的鸿蒙智行进行了新品发布,包括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尊界和上汽尚界在内已经有五界。作为五界的业主单位,赛力斯在重庆,奇瑞、江淮都在安徽、北汽在北京、上汽在上海。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企业销量波动较大,按照汽车销量判断汽车第一城排名也会产生波动,按照产业GDP判断排名更有意义。
目前,上海、重庆、深圳、广州都把汽车作为万亿级产业集群。从已经达成的汽车产业总产值看,上海2024年已经达到1.1万亿,其他城市还有距离。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第一城的争夺会日趋激励,这个背后,是各地汽车相关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结果的差异。
任正非坚持的华为不造车战略,保障了当下五界的成功,也为深圳建立了汽车高端产业链全球地位,在L2阶段,华为已经深度参与智驾、座舱、底盘、汽车软件、超充能源等高价值供应链,全球汽车科技的竞争热点也都在这些领域。按照华为的预测,下半年会发布L3阶段的D5激光雷达,并且提出了未来要在激光雷达占有70%市场份额。可以推而广之,如果华为在激光雷达、智能悬架、车载软件、座舱ICT产品、超充等领域都成为头部供应商,汽车产业生态将发生根本改变。目前各地政府以整车制造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思路将不得不发生改变。
前几天,广州的招商投促部门提出,不再以“亩均论英雄”作为与企业对赌依据,这是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现状的实事求是态度。对汽车产业而言,不是企业不想努力,而是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远超出一半中小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边界。当华为的激光雷达可以通过五界模式百万级量产装车的时候,其他地区培育的几十个激光雷达创新企业如何在成本、性能方面参与竞争。这些不是单一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的问题,是政府招商投促部门必须面对的产业现实。如果仍然以“亩均论英雄”的思路,最终大多数地区的汽车产业园区都会面临无商可招的窘境。这不是华为的问题,而是招商投促策略与产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上海、重庆、广州、深圳都在争夺全球汽车产业第一城,如果最终中国有四个万亿级汽车产业城市,目前全国8万亿汽车产业就被分走了一半,剩下的几十个城市得去争夺五千亿和千亿汽车城市,问题是随着汽车央企整合加速,地方国企内部整合加速,智能汽车产业集约化的速度未来几年会非常迅速。这个集约化,会逐步反映在汽车供应链上。新的产业集群该怎么建,原有围绕整车企业的汽车产业园区模式是否还成立,这些问题都有待各地产业招商投促部门共同给出答案。
正在奔向10万亿规模的汽车产业还有大量创新机会,比如目前各车企都在抱怨电池问题,明年7月1日开始,电池不准起火、不准爆炸。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创造新的产业机遇,比如修建无线充电道路,借助逐步成熟的超级电容技术,可以让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就同步完成充电,不需要配备大容量大功率电池,需要大扭矩高功率的时候,用超级电容即可。可充电道路改造的同期,可以把通信、导航等路侧技术,变成路内技术,这样的技术变革,将推动智能汽车与智能道路技术的融合,这必然又是一个万亿级新兴产业。目前已经有地方开始这类技术的探索,放下“亩均论英雄”,踏实支持企业搞科技和产业创新,新的千亿万亿产业有多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