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全球越是动荡不安,区域合作越是加速推进。

一周之前,中央周边国家工作会议召开,首提“亚洲安全模式”,而上一次召开相关会议还是在12年之前。

随后,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发布联合声明,表示推进铁路等基建互联互通,重申“泛亚铁路愿景”。

自提出已有30年之久的泛亚铁路,这一次真的要成了。

01

泛亚铁路,越来越近了。

近日,中马联合声明,重申致力于加强轨道交通和基础设施合作,为实现泛亚铁路愿景作出贡献。



这是时隔多年之后,两国再次在重要文件中重申“泛亚铁路愿景”,标志着泛亚铁路建设即将迎来加速阶段。

无独有偶,几天前,中越联合声明提出,推动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联通,尽快开展老街-河内-海防铁路可研工作。

就在今年年初,越南国会火速批准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而在几天前访问时,两国高层共同见证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仪式。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月前,泰国总理访华时提到,泰国内阁已顺利批准中泰铁路二期工程,届时从昆明乘坐高铁可直达曼谷。



目前,中泰高铁一期正在建设中,有望于2028年建成,而二期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底动工,预计2030年建成。

在此之前,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铁路都已建成通车,而由中国企业施工、连接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东海岸高铁也在建设之中。

可见,中马、中越、中泰铁路空前提速,一条以中国为中心、覆盖整个东南亚的泛亚铁路网呼之欲出。

02

泛亚铁路,离全线贯通还有多远?

泛亚铁路,最早由马来西亚时任总理马哈蒂尔在1995年提出,并于2010年得到亚洲18国签订,后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

广义的泛亚铁路,涵盖北部通道、南部通道、东南亚通道、南北通道,旨在打通欧亚大陆,重塑陆路大通道,其中三条都与中国有关。

狭义的泛亚铁路,指的是中国与东南亚的连接通道,分为东线、中线、西线,分别经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直抵新加坡、马来西亚。



泛亚铁路被誉为“陆上马六甲海峡”,有着重塑海洋贸易和地缘格局的关键力量,因此争议最大、掣肘最多,历经多年而推进不易。

即使如此,在新的地缘变局下,泛亚中、西、东三线都迎来突破。

先看泛亚中线,途经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主要轴线是“中缅泰铁路”,有望最早建成。

按照当前进展,中泰高铁二期如果2025年开工,2030年全线贯通,从昆明可直抵曼谷。

再看泛亚西线,主要是中缅通道,政治阻力不大,缅甸国内局势是最大问题。

目前,国内段,从昆明经大理到瑞丽的铁路已经基本建成,而国际段的曼德勒-皎漂铁路也在推进中,但缅甸仍未摆脱战乱,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再看泛亚东线,集中在中越之间,主要分为三条线路。

一条从昆明经老街直达与越南首都河内,另外两条则是从南宁分别经凭祥、东兴与越南河内、海防两大城市连通。



昆明—老街—河内段有望今年底动工,有望于2030年完工,相比预期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年。

而根据声明,南宁—凭祥—河内、南宁—东兴—海防两条线路,未来几年也有望陆续落地。

总之,2030年前后,泛亚中线、东线都有望全面成形,而西线仍有一定不确定性。

03

泛亚铁路,为何突然提速了?

这背后,虽然不乏中老铁路、雅万铁路带来的示范效应,但更重要的还是地缘冲突的催化、关税战的再激化。

长期以来,制约跨境铁路的最大症结,不在于资金和技术,而在于地缘政治。

过去几年,从东欧到中亚,两场地缘冲突先后爆发,一些大国被迫调整战略重心,注意力随之而转移,为跨境合作带来新的空间。

地缘冲突还没消停,特朗普祭出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针对的不只是中国,就连一向敞开大门的新加坡、日本、韩国、越南也不例外。

疫情、地缘冲突、关税战,一系列超预期冲击,一再阻断全球供应链,导致国际贸易受阻,更危及许多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这几年,全球愈发混乱,大国翻脸如翻书,国际规则、世界秩序不断翻转,没有谁愿意捆在一驾脱缰的野马之上,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和单一市场的风险暴露无遗。

面对完全无从预测的国际形势,各国不再与单一大国直接捆绑,而以多元合作对冲风险,打造更多战略要道作为备份。

RCEP亚太最大自贸区的诞生,中国-中亚峰会的召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重启……都是这一变局的产物。

这种背景下,泛亚铁路的意义更为显著:

以区域交通一体化带动经济一体化,以亚欧陆路大通道摆脱马六甲海峡依赖,以多元化合作对冲地缘风险,不只是中国的诉求,也是东南亚国家的共识。

且不说彼此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铁路能进一步拉近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而越南、泰国同样能借助中欧班列,建立通达欧洲的陆路大通道。

这是中国的新机遇,也是东南亚国家的新机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