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交城县义望铁合金节能环保公司生产线一角。刘亮亮 摄
向“新”前行、逐“新”而进,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依托“985”重点产业链布局,立足本地实际,深挖潜力,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地区发展汇聚起澎湃动能,塑造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交城县义望铁合金有限公司是一家锰系合金生产领域的老牌劲旅,声名远扬,两条繁忙的生产线,一条生产锰系合金,一条生产矿物棉产品。
交城义望铁合金节能环保公司是义铁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环保公司围绕母公司铁合金主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节能、环保、绿色建材的研发、生产及应用推广。公司独创“液态废渣制取矿棉新工艺”获得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新工艺直接利用熔融状态废渣,省掉了固体矿渣熔化工序,大量减少能源投入和污染排放,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6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更是呈断崖式下降,降幅超90%,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义铁建材板块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运行。
走进义望铁合金节能环保公司的化学检测室,一片静谧中,检测工作人员张妮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体积密度岩棉条,手中动作轻柔而精准,将称重克数仔细记录。“用称重的克数除以长宽高,就能得出棉条的密度,以此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达标。” 张妮轻声说道,语气中满是专业与专注。这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是对产品质量的严苛把控,每一个数据都是该公司对品质坚守的见证。
跟随着交城县义望铁合金节能环保公司副总经理张旭东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一号生产线厂内,机械的轰鸣声、设备的运转声交织成一曲工业乐章。张旭东指着一台忙碌不停的机械臂,眼中满是自豪:“这台机械臂和咱们子公司同岁,2017年就扎根于此,兢兢业业,堪称‘头号功臣’。”
要将液态废渣变为矿物棉,绝非易事,需历经四重精细工序。“首先,把液态废渣倾入我们自主创新研制的电炉,在1400—1450℃的高温‘熔炉’里千锤百炼,让废渣化为纤细丝缕;接着是集棉,将零散的纤维聚拢;而后固化成型,赋予其稳定形态;最后切割打磨,使其规格统一。经此四步锻造,产品通过链条输送至机械臂处,机械臂再以精准动作将其码放整齐,等待存储运输。”张旭东说。
来到存储仓库,AGV智能搬运车在场地间往来穿梭。它们精准停靠在运输链条旁,静候工人指令。不一会儿,运输卡车里便整齐码放起半车货物。张旭东介绍道:“当前这个仓储库处于半自动状态,工人师傅们还需搭把手搬运上车。不过别担心,在前头几个新建仓库,全自动搬运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届时搬运效率将大幅跃升,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2024年,该公司还建成投产了国内第一条热态渣再利用年产10万吨无机纤维密度板材项目,实现全产业链“吃干榨净”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粒状棉储备车间,说起无机纤维密度板材的制作和运用,车间主任李轩介绍了无机纤维密度板材的奥秘之处:“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利用废渣制备的无机纤维密度板产品兼具了无机板材和木材板的一系列的优点,有非常优异的保温、耐火性能,板材90%是矿物棉,10%是粘合胶。目前是燃烧等级最高的A级保温产品,在市场上使用非常广泛,销量特别好,供不应求。”
目前,已建成投产液态渣制取粒状棉及其制品、液态渣制取无机纤维密度板材、液态渣制取人造微晶石材,全部采用公司独创国际领先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利用热态渣直接生产无机纤维的空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产业链上固废零排放、热能全回收,打造了义铁特色的全产业链“吃干榨净”循环经济新模式。
“在研发进程中,我们一线经验丰富的车间主任,凭借对生产实际的深刻洞察,踊跃投身其中。我们结合车间实操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研发方案不断优化。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加速研发成果落地转化,持续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李轩说。
市场需求的东风正劲,吹旺了义望铁合金节能环保公司发展的炉火。随着订单量节节攀升,产量亟待扩容,公司第6条生产线快马加鞭,全力冲刺上马。“我公司目前正在建设的年产9万吨粒状棉项目计划于4月底投产,该生产线具有产能大、热利用率高的特点。该生产线投产后,将成为国内首条年产高达12吨/小时的大规模粒状棉生产线,将使我公司粒状棉产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该生产线具有热利用率高的特点,省去了汽车转运的环节,与上游合金项目建设在同一车间,热能利用率大大提高,将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张旭东说。
义望铁合金节能环保公司的奋进之路,是我市探索新质生产力、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该公司以创新为笔、绿色为墨,绘就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的精美画卷,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在持续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乘风破浪,为我市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王洋)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