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春回大地、福满荆山。背诵着“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诗文。走进风景如画怀远县荆山镇,芡河湖畔碧波荡漾,田野绽放的油菜花与民居、河流、山峦、公路等相映成景”,构成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缓缓流淌的涡河逶迤而来,流过公寓、厂房、写字楼,带着淮北平原的满腔热情,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镇党委、镇政府围绕城镇化、产业化发展的定位,培植新亮点和地方特色,描绘出镇域发展新蓝图。
从涡河西岸绵延到猴洞、涡南、支湖、沈郢的创业园,城市副功能区沿G329两侧,新型科技产业形成了集聚发展的态势,蚌埠伊米农业、九阳科技、石榴饮品、木质包装箱和金属托盘、羊毛衫厂等13家实体产业相继投入生产,形成了红红火火的发展态势。 行走在禹都大道、县城外环线上,沿淮淮北的人文、地理和历史脉络被城镇化、产业化、现代化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禹丞农商城、五金商贸城、江上云溪、江淮物业,集自然美、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的布局为一体,提振了市民创办、领办基础产业的信心。依据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发展的民宿、仓储运输业、特色种植等环保产业,形成了“城乡融合、多业互补”的新格局,为产业振兴补足了“底色”。
芡河岸边垂柳拂动着绿水,几只水鸟悠闲在芦苇丛中觅食。石山半岛湖光山色,显得异常美丽。该镇把全力服务好柳沟民宿项目和石山半岛摄影度假基地等项目建设作为镇域发展的为抓手,将林地补植、河道清理、湿地保护、图斑整治当成服务项目建设的“地方名片”;把治水、置景当成提高服务水平、展示驾驭工作能力的平台。用心聚力作好涡河、茨淮新河、芡河水面保洁清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面上文章,让“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成为最精彩、最厚重的“落笔”。
该镇深挖“国家级大银鱼保护区,百里生态石榴画廊种植园区”的潜力,利用“‘中国千强镇’‘中部百强镇’,安徽省清单编制工作试点镇、蚌埠市乡村振兴先进乡镇、怀远县财政管理先进单位”的影响力。在面积87.8平方公里的镇域内相继孵化出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两个湿地保护区等地方软实力。正是凭借优渥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才形成“生态+产业”双轮驱动的文旅新业态,拉动了农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推动了石榴基地、糯米基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涡西产业园规范等产业集聚,催生了富硒石榴、水稻,羊肚菌,赤松茸等一系列知名地方品牌。
走在乡间小路、城市公园散步观景,看白鹭翩跹掠过湿地、看城区居民楼拔地起,看车流、人流、物流涌动,心潮澎湃的激情油然而生。从“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水污染防治、城乡环境整治”,镇领导班子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借助“有山、有水、有湿地、有树林、有土特名产的“生态效应”,不断增强镇域的承载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凝聚力,用实际行动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让共建共享深入到每个城乡居民的心中。
镇域兴,则县域兴。作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排头兵,荆山镇全面落实县城向西发展、产业向城郊集聚的目标定位,坚持“实干”为本、“敢干”托底、“肯干”为品质、“会干”为动力,以村居小精彩,成就全镇大精彩,跑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荆山快节奏、荆山速度。自去年已来,全镇机关干部外出招商19次,对接企业40多家,洽谈项目26个,签约禹丞农商城、年产40万个木质包装箱和金属托盘、年产1000万件羊毛衫制品等亿元以上项目7个,15个农业村和6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440.9万元,1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059.92万元,推动镇域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下一步,荆山镇将聚焦城乡发展同频共振,借助县城重点征迁项目的实施的机遇,定准“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落实不走样”的基调,征迁还原“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标准刻度,把“引领经济转型、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产业聚集,新动能澎湃,新活力释放”当成推动地方又好又快发展重心加以推进实施。(吴高翔 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