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大连市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大连市困难毕业生社保补贴申报工作的通知。自2023年开始,该政策已经是第3年执行了。
困难毕业生,可享受最长36个月的社保补贴。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地方政府对青年群体的关怀,更释放出以社会保障助力就业稳定的积极信号。
一、政策主要面向三类群体
1、低保家庭毕业生:低保户家庭毕业的大学生,国家扶持力度一直不减,上学时有助学贷款,毕业后的社保补贴,也能鼓励到正规企业入职。
2、残疾毕业生:办理残疾证的高校毕业生,同样能享受大学生社保补贴,国家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保障这类群体的社保缴纳年限。
3、连续失业超过6个月的应届毕业生:对于专业水平低的高校毕业生,如果连续6个月没找到合适工作,可以领取社保补贴,按照灵活就业标准缴纳。
领取标准: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每月500元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最长领取期限为36个月,领取周期还是很长的。
领取方式:申请流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毕业生可通过“辽事通”APP提交材料,由社区、街道、区级人社部门三级审核,确保资金精准发放。
二、大学生为何成扶持对象
1、疫情冲击的连锁反应
沈阳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透露:“2023届毕业生平均投递简历26份,较疫情前增加40%,但面试转化率下降15%。”
在此背景下,社保补贴政策如同及时雨,既缓解毕业生经济压力,又通过社保连续缴纳维护其合法权益,为其职业发展保留更多可能性。
2、大学生就业依然是难题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大连本地高校应届生超过10万,创历史新高。而招聘市场两极分化,热门专业挤破头,冷门专业招不到人。
以大连市灵活就业人员月均社保缴费1280元计算,500元补贴可覆盖近40%的费用,相当于每月增加同等金额的可支配收入。
三、政策暴露出一些问题
1、资格认证审核过于严苛
部分毕业生反映资格认定标准过严,如“连续失业6个月”需提供完整求职记录,实际操作中存在举证困难。
2、部分人员滥用职权
个别地区出现冒领补贴现象,2023年8月某区查处3起虚假申报案件;资金保障方面,全年预计支出2.3亿元,对地方财政形成一定压力。
四、社保补贴已初见成效
预计到2025年,大连将累计帮扶2.8万名困难毕业生,带动社保基金增收超6亿元,真正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年轻人的就业焦虑,需要政策制定者以更大的智慧、更深的温情来回应。国家和地区,要为年轻人打造更好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