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炫吃车厘子竟引祸上身,成都一女子吃完车厘子就开始腹痛难忍,到医院发现疑似食物中毒,水果吃多了就会中毒?这车厘子还能不能放心吃?
医生提醒:孕期一定要忌口,这三类人群也不建议吃。
孕妇吃车厘子被送进医院
曾经被称为“果中贵族”的车厘子,高品质的价格甚至到了一百多块钱每斤的程度,突然价格大崩盘,15块钱一斤的车厘子大量涌入水果店。
车厘子是个商品名,它真正的名字叫做欧洲甜樱桃,而我们通常认为的樱桃是我们本土种植的中国樱桃,和车厘子比起来要小一点。
因为欧美甜樱桃品种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优势,我们比起本土樱桃还是更倾向于吃车厘子。
当然我国的山东部分地区是有种车厘子的,但因为起步比较晚,国内优良资源缺乏,市场上的车厘子供应还是需要依赖进口。
不仅中国车厘子的需求量排在前头,进口量也名列前茅,当然种植量也在全球榜上有名。
随着南美深水湾的建成,远渡重洋而来的车厘子到国内市场不再那么麻烦,坐船花费的时间变短,车厘子的品质也更加新鲜。
且因为中国对车厘子的需求量大,智利还扩大了车厘子的种植面积,车厘子产量得到增加。
价格被打下来的车厘子也从贵族变成了平民,现在好多家庭都能承担得起车厘子的价格,也都能吃上这智利水果了。
前段时间,四川一位95后的孕妈,怀孕也有五个月了,可能是砸吧嘴觉得没味,就向老公提出买点车厘子回来尝尝吧。
结果买了两斤,她一下子就吃了一斤。吃完以后就开始不舒服,没过一会更是开始上吐下泻,孕肚也开始发紧发硬。
这可吓坏了两个人,赶紧就往医院送,检查后发现,疑似是食物中毒了,可孕妇表示自己晚饭没咋吃就吃了车厘子啊,难道这车厘子没洗干净或吃多了还能中毒啊。
吃多车厘子还能中毒吗?
一时间,“果红是非多”,不少网友开始发帖,说自己吃了十几颗车厘子就“中毒”了,甚至还有人吃了五颗就开始难受,还有的去医院直接诊断出是得了急性肠胃炎。
于是就有人猜测,这车厘子是从海上过来的,运输一个月都坏不了,说不定是上面泡了药水,所以这孕妇吃了就觉得难受。
这车厘子和香蕉那类水果可不一样,香蕉生的时候摘下来放几天就成熟了,车厘子在成熟的时候才被摘,为了保鲜要先过两遍凉水,分拣过后再进行气调包装。
也就是往装车厘子的袋子里输二氧化碳,让它处于“憋气”状态,甚至于让它憋休眠。
最后这群“睡着”的小家伙就全程冷链来到中国了,冷藏保鲜贮藏一个月以上都没有问题,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给车厘子泡药水这一说法了。
2008年的奥运会为了让外国友人吃上大樱桃,中国动用一套纯物理保鲜技术整整保鲜了83天。
网传应该是孕妇吃多了车厘子导致铁中毒,也就跟字面上的意思差不多,摄入过量的铁导致中毒。
部分网友误认为车厘子颜色深红是因为它的铁含量高,但其红色主要来自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与铁的含量没有直接关联。
更何况车厘子铁的含量只有那么一点点,要达到铁中毒的程度,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差不多要吃333公斤才行,这可是差不多等于六个人的体重啊。
相当于你一次吃了小半辆小轿车,正常人一次性都吃不了那么多,更别提孕妇了,而且网上的孕妇也就吃了一斤,摄入铁的含量根本没有那么多。
哪怕现在车厘子价格低了,你也不可能一下子掏那么多钱就为买了车厘子吃吧,除非你是批发商,所以适量吃车厘子是不会铁中毒的。
还有文章说是氰化物中毒,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以氰苷的形式存在,桃、杏和李子的种子里都含有这种物质。
车厘子的氰苷也不在果肉里,而是在核仁上,氰苷本身是无毒的,但当它的结构被破坏时就会释放几十微克的毒素。
一般人们不会刻意去吃车厘子的核,但是将车厘子榨成汁的时候要谨记将核剔除,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要想实现氢氰酸中毒,需要吃掉大量的果核,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来说,需要一次性吃下300颗果核,显然这也是一次性做不到的。
有人说,车厘子这个“健康刺客”其实是“寒性水果”吃多了就出来“暗杀”我们的身体。
专家表示车厘子是温性水果,但脾胃虚弱的人吃了确实会肠胃不适。
如果想吃车厘子了,通常建议一天吃的量约为10-15颗,况且车厘子漂洋过海来看我们是全程冷链的,天气冷吃多了容易寒了胃啊,建议还是放在热水里热一热更好。
狂炫车厘子拉肚子也不是中毒,而是吃多车厘子会刺激肠胃,加快你的肠胃蠕动,从而引起腹泻。
以下三类特殊人群更应该严格控制车厘子摄入量:
慢性肾病患者,车厘子含钾量较高,慢性肾病患者吃多了会加重肾脏负担,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高钾血症。
糖尿病患者,车厘子含有较多的果糖,尽管升糖指数较低,但是出于健康考虑还是少吃为妙。
胃肠疾病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同样不适合吃过量的车厘子,以免引发腹胀腹泻,引起胃痛,加重原病情。
吃到不新鲜或者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都会引发急性肠胃炎的相关症状,不只是吃了车厘子会这样,换成其他水果也是如此。
因此,大家要避免吃过期或者是不新鲜的食物,如果出现了拉肚子、呕吐的症状,还是建议立刻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车厘子中毒的传言多为误解,合理食用无需担忧。特殊人群注意控制摄入量,优先选择新鲜果实,避免因过量或不当处理引发不适,再怎么好吃也要讲究适量。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车厘子炫多了真的会中毒吗》2025-01-21
央视网《车厘子吃多了会中毒?专家:别吃果核!》2025-01-21
央视三农《这些车厘子谣言别信》2025-01-22
扬子晚报《三类人群应严格控制车厘子摄入量》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