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注意看这里,奶油要这样挤才能好看哦!”17日,在嫩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内,35岁的李云桥一手拿着蛋糕一手拿着奶油给特殊儿童展示挤奶油的手法,孩子们则聚精会神地听着。从2023年起,这名90后蛋糕店老板就开始义务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上课,她利用店里的资源和自己的爱心与坚持,为特殊儿童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温暖明亮的色彩。近日,记者采访了她。
从偶然参与到主动担当
“我是鹤岗人,嫁到嫩江,2016年开了一家蛋糕店。”李云桥说:“店里每天都有卖不完的蛋糕,我一个朋友就说可以送到养老院。就这样,我开始接触到了公益。”从那以后,李云桥总会参与一些助老助困的活动。
2023年学雷锋日,团嫩江市委组织了一场爱心活动,邀请李云桥和她的团队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送蛋糕。当李云桥踏入校园,看到那些特殊孩子纯真的脸庞时,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情感。活动结束,正当她准备离开时,学校校长找到她问道:“能不能教孩子们做蛋糕?”
看着校长期待的眼神,李云桥说:“我当时就想,就是再难,我也要试试,就答应了。”
为特殊儿童上课店铺成实习基地
回到店里,李云桥就开始筹备教学事宜。她精心挑选了一些适合孩子们学习的简单蛋糕款式,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第一次正式上课那天,她满怀期待又略带紧张地走进学校的烘焙教室。看到李云桥进来,有的孩子兴奋地挥舞着双手,有的则害羞地躲在角落。
“这些孩子从16岁到22岁不等,他们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孤独症,有的是智力障碍,还有一些是‘唐宝宝’。”
初次教学,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太好,所以并不是很顺利。但在李云桥耐心的重复讲解和示范下,孩子们慢慢产生兴趣并被吸引,逐渐能跟上她的教学脚步。“我主要教他们做生日蛋糕、烤面包、饼干、纸杯蛋糕等,他们都很喜欢。”
根据孩子们的情况,李云桥为他们进行小班授课,每次有五六个孩子,同时,她还带动店里的师傅一起进行教学。现如今已经教了近60名特殊儿童。
教学过程中,李云桥发现个别孩子进步特别快,他们对烘焙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在几次接触后,她发现孩子们缺的是真正可以谋生的本领。于是,她和学校商议决定让一些条件相对较好、学习意愿强的孩子到自己蛋糕店的生产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同时,她还将自己的蛋糕店打造成了“嫩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实习基地”。
帮助听障患者成长
在李云桥店的后厨,听障患者小朋(化名)正认真地学习做蛋糕,这个月是他在店里学习的第三个月。李云桥高兴地说,如果这个月小朋通过考核就能从学徒升为小师傅了。
今年年初,小朋的妈妈李大姐主动联系李云桥,希望能让小朋在她的店里实习。“我开了一个早餐店做包子,但是位置不好,我身体也不太好,我不想让孩子跟我包一辈子包子,我得为他的未来打算。”李大姐说,她听说过李云桥的事,便决定带小朋来试试。
看着小朋妈妈眼中的忧虑与期待,李云桥心中满是感慨便留下了小朋。李云桥说,小朋学习很认真,虽然听不见声音,但他通过观察和触摸,努力去理解每一个操作步骤。
“我一直记得,小朋第一个月开工资后,我和李大姐沟通,将工资直接转给了小朋。第二天他来的时候,买了很多小零食分给同事,又抓了一大把塞进我手里,那一刻我特别感动。”李云桥说。
李云桥和小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经过近三月的学习,小朋已能独立制作一些简单款式的蛋糕,并达到了可以出品的水平。当他第一次看到自己制作的蛋糕摆上货架,脸上绽放出了自信而灿烂的笑容。
“小朋不仅在技能上有了很大进步,性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刚来的时候十分内向,不敢主动和人交流。现在,他通过微信打字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看到小朋的改变,小朋妈妈也很欣慰。
看到小朋的成长,李云桥心中充满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改变这些特殊孩子的命运,给他们带来希望和未来。
如今,李云桥还会定期到特殊教育学校继续给孩子们上课。每次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她都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特殊儿童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我相信,只要有爱,他们也能在属于他们的天空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李丹 刘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