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消息,俄罗斯国防部14日发布战报称,过去一天,俄军在多个方向打击了乌军军工企业车间、军用机场基础设施、武器弹药库等目标。俄军防空部队拦截了乌军航空炸弹、火箭弹等目标,并击落了200余架乌军无人机。另外,俄军13日还使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对乌克兰苏梅市的乌军指挥人员会议地点实施了打击,打死超过60名乌方军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4日表示,4月以来,俄军方面已经向乌方投放了2000余枚航空炸弹,发射了约60枚各类导弹,其中包括弹道导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主编魏东旭分析称,俄军在东线持续发动猛烈攻击的同时,也试图尽快收复库尔斯克地区所有被乌军占据的俄罗斯领土。乌军已开始向边境收缩兵力,虽然控制区域在不断萎缩,但距离边境更近了,便于补给,也便于获得“海马斯”火箭炮提供的火力支援。如果俄军按照乌军撤退的方向进行反攻,可能会面临更大伤亡。因此,俄军也开始进行迂回反攻。俄军进攻苏梅州,可以限制乌军向库尔斯克地区进行部署和增援。
俄乌战场(资料图)
俄方宣称控制巴西夫卡村后,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官员安德烈·科瓦连科立即否认。双方对战场控制权的争夺呈现白热化:俄军战术:俄军采用“电子战压制+火力覆盖”组合拳,使用“天竺葵”无人机和FAB-1500重型滑翔炸弹对乌军防线进行精准打击。乌军困境:乌军在库尔斯克州的补给周期已从3天延长至7天,前线弹药基数降至危险线以下。尽管乌军试图通过别尔哥罗德州的反攻牵制俄军,但俄军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火力使其进展缓慢,仅能维持“灰色地带”的拉锯战。
乌军当前仅依靠一条宽度不足500米的狭窄走廊与主力部队保持联系,俄军推进速度极快,可能彻底封锁这条生命通道。美乌关系的急剧恶化也是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被包围的重要因素。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乌克兰采取强硬“断供”策略,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情报支持,使得乌军在战场上的决策变得更加被动。在这种背景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仍然希望利用库尔斯克战役作为谈判筹码,但俄总统普京态度强硬,誓言要彻底收复库尔斯克地区。
泽连斯基(资料图)
据路透社和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6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其军队已经控制乌克兰苏梅州的巴西夫卡,并在苏梅州的多个定居点对乌克兰军队进行了打击。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4月6日称,俄罗斯“北方部队”已经控制了巴西夫卡,并在苏梅州的其它12个地点对乌克兰军队进行打击。此外,他们还在库尔斯克州的戈尔纳尔、格沃和奥列什尼亚定居点击败了乌军部队。俄国防部强调,俄军在库尔斯克州继续击败乌克兰武装部队。
德国(资料图)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德国于4月1日正式启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永久性海外驻军计划——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装甲旅。Politico称,柏林此举旨在加强北约东翼防御,以应对俄乌冲突。Politico援引一个德国军方游说团体消息称,这支新成立的第45装甲旅在维尔纽斯郊外举行的仪式上正式启用。仪式上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并公布了旅徽。报道称,该旅预计将于2027年前具备全面作战能力,未来将驻扎在立陶宛境内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鲁德宁凯的一处新军事基地内。
俄罗斯媒体已经将此举称为“德国第三帝国的回归”,克里姆林宫也可能借此强化国内“反纳粹”情绪。对于立陶宛等东欧国家而言,德国驻军虽然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但也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德国在立陶宛的驻军计划,表面上是出于北约的防务需求,但其实我们看到德国正在向更积极的军事角色迈进。然而,历史的阴影尚未散去,德国的军事复兴并不会被所有人接受。而莫斯科,面对这支曾在二战中深入苏联腹地的军队,会如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