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风正劲,实干奋进开新局。今年以来,天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要求,积极克服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多重困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季度投资同比增长8.7%,快于全国4.5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9位,圆满实现“开门红”,为全年投资良性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抓起步、强氛围,筑牢投资增长“压舱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的重要一年。开年以来,全市上下协同奋进,压茬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开工建设,形成了齐心协力抓项目促投资的浓厚氛围。

在增强效益观念上下功夫。提高价值判断意识和效益观念,增强产业感觉,提升抓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敏锐把握科技、市场、行业等发展趋势,推动抓项目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集中精力谋划招引当期支撑力强、未来成长性好的标志性项目,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在建强工作机制上出实招。制定2025年抓项目促投资工作方案,强化市领导、市、区三级调度和点、线、面三维调度体系,健全重大项目谋划、招商引资调度、项目建设推进服务等机制,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目标任务,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依托天津市重大项目智慧管理平台,系统梳理全年项目支撑,逐月细化投资计划,提升项目管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在项目引领带动上求突破。围绕科技和产业创新、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年初面向社会集中发布1129个、总投资2.02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清单,推动667个、总投资1.36万亿元的续建项目全面复工和168个、总投资1748.25亿元的新项目接续开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报道,有力提振社会投资信心。

在项目调度推动上见实效。统筹调度新和成新材料产业链等12个标志性产业项目、京滨城际南段等28个百亿级项目和空客二线等91个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短名单”项目,协调解决堵点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扩面。督导服务“两重”项目进度,系统梳理“三张清单”,集中推动政策资金1亿元以上项目,增发国债支付率达86.8%、“两重”资金支付率达60.3%,有力保障项目建设,为投资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抓进度、强服务,稳住重点领域“基本盘”

一季度,各市级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一切围着项目转”,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项目服务力度,倾心用力问需求、解难题,力促投资结构、质量实现“双提升”。

产业投资稳步扩大。全覆盖跟踪服务198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推动渤化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实施,玉湖冷链交易中心等相继开工,中海油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国家电网大同—怀来—天津南特高压等央企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工业投资增长8.1%,较去年全年提升7.3个百分点,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优化。以城市更新领域项目为重点,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等23个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保障天津港集疏运、津潍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组织46个轨道交通、能源等领域项目春节期间连续作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4%,较去年全年提升8.7个百分点,城市载体功能有效提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中向好。推动美古花园等574个结转项目2月底前全部复工,重点推动南开区西湖道地块等42个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进度,督促近三年已拿地未开工的16宗地块项目尽快开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4%,快于去年全年3.9个百分点。

新动能加速积蓄。诺和诺德制药等项目稳步推进,泰达山河超表面光学、经纬恒润研发中心二期等项目陆续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8.1%,较去年全年提升14.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9%,较去年全年提升10.3个百分点,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抓典型、强示范,激发比学赶超“新动能”

各区锚定全年投资增长目标,紧盯项目谋划、资金争取、调度推进、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推动投资增长。一季度,全市16个区中14个区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滨海新区(14.8%)上拉全市5.4个百分点,发挥全市“定盘星”作用;东丽(22.9%)、西青(16%)、宁河(33.1%)、静海(15.3%)上拉全市贡献突出;河北(19.8%)、河东(19.1%)、南开(16.7%)、和平(15.6%)、蓟州(13.1%)增速快于全市。

聚合力推动项目建设。滨海新区在抓好区本级项目进度基础上,指导各开发区持续加大项目调度力度和频次,推进保税区纳通骨科产业基地、生态城青山绿能产研基地等项目加快实施,精准调度经开区长城曼德电子、高新区商业卫星生产线等项目尽快开工,服务东疆综保区围绕国银金租等融资租赁公司深挖投资潜力。

多举措用好政策资金。东丽区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包联服务,加快排水防涝一期工程等项目资金支付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宁河区瞄准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建立项目储备清单并滚动更新,做到政策一释放、项目即跟上,为项目建设夯实资金保障。

拓渠道形成投资增量。西青区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主动上门服务,推动北现音产学研创基地、元气森林二期等新项目如期纳统。河东区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方面全力挖潜第一机床总厂、井冈山路等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另一方面组织全区各行业部门、各街道持续摸排投资项目线索,确保项目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抓谋划、强储备,夯实项目投资“硬支撑”

今年,全市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和“两重”“两新”等契机,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编制紧密结合,市、区协同统筹谋划项目,一季度新增谋划储备项目1613个,总投资4393.75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围绕政策超前谋项目。健全自上而下、软硬结合的项目谋划机制,重点聚焦“两高”、地下管网、农林水利、中欧班列以及重点行业设备更新等投向,常态化做好项目储备,持续提升项目质量和符合性,精准储备“两重”项目672个,资金需求1236.35亿元,完成审核备项目539个,审核备率80.2%。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谋划申报专题培训,围绕高等教育、城市更新、低空飞行设施等新增投向,做好项目谋划储备。

创新思路系统谋项目。立足全市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聚焦“人工智能+”、绿色石化、低空经济、乡村振兴、供热供气“一张网”等十个重点领域,分领域制定项目谋划攻坚行动方案,召开河北区觉悟社-大悲禅院片区、和平区解放北路百年街区、河西区德式风貌区等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推介会,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谋划建设。

聚焦央国企包联谋项目。抢抓央企扩大投资重大机遇,加强常态化包联服务,将央企战略投资与天津基础资源、发展需求有效衔接,谋划落地一批央企新增投资优质项目。优化咨询机构包联服务国企机制,用好资金支持政策和企业存量资源,谋划、转化、落地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示范性项目。

下一步,天津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持续扩大产业投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房地产投资、引聚民间投资,巩固投资良性增长势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 | 天津发展改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