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堵门、断电断水、挖掘机强拆蟹塘……这哪里是营商环境?简直是逼企业上绝路!”
2025年4月,南京某农文旅项目施工现场被村民层层围堵,愤怒的质问声此起彼伏。原计划打造生态旅游综合体的项目,在投入1700万元后突遭政府叫停,原因竟是项目选址被划为“禁养区”,因企业控诉“政府招商后翻脸”冲上热搜。
2023年6月,张圩社区通过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招标蒿子圩片区2901.36亩土地及水面的10年租赁权,明确用途为“水产养殖、垂钓赛事等综合农文旅项目”,年租金120万元,溢价8.8%后由楠宁公司以1470万元中标,计划打造集水产养殖、垂钓赛事、文旅休闲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合同规定“不得改变资源现状、不得私搭乱建”,但允许企业进行“必要改造”。
企业迅速投入1700万元,清理杂草、修复设施、购买蟹苗,将荒芜的芦苇荡改造成标准化鱼塘,并举办钓鱼大赛,一度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2024年9月,正当项目步入正轨时,一纸通知让一切戛然而止。
2024年9月,公司再投1000万元购买蟹苗、扩建鱼塘,并举办钓鱼大赛吸引客流。然而,同年10月,张圩社区突然通知称蒿子圩属于“浦口区2018年划定的禁养区”,要求企业立即停止水产养殖。企业查阅文件后发现,2020年南京市规划将同一区域列为“限制养殖区”,禁止水产精养。两版政策存在明显矛盾。更蹊跷的是,街道和社区在项目施工期间全程监督,甚至派员指导种植大豆、油菜,却从未提及“禁养”风险。企业持有的《家庭农场备案表》也明确标注“水产养殖”,并获街道盖章认可。
合同终止后,遭遇30余次封路、断水断电,甚至被集装箱堵门,派人24小时在他们公司门口封堵,封堵期间,里边的的保安不让别人进入,甚至提出上个厕所都不行,让他出示一下工作证,也不出示。导致蟹塘干涸、蟹苗死亡,直接损失超千万元。
2024年12月,张圩社区以“未经许可开挖鱼塘”“拖欠租金”为由起诉楠宁公司,要求解除合同并索赔26.8万元。企业则反指社区“单方面毁约”,并扣留20万元租金抵充保险赔偿未到位损失。
面对规划的变更、张圩社区的突然翻脸,楠宁公司一时陷入了困境。相关部门的一系列举动无疑给他们的投资计划带来了重大打击。
更致命的一击来自2025年3月。环保部门突然认定项目位于2019年划定的禁养区,要求立即停止养殖活动。要知道,生态养殖本是项目的核心卖点——散养麻鸭、青虾、稻田鱼,这些产品曾计划贴上“永宁特产”标签,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如今,价值百万的养殖区成了“违规建筑”,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面对舆论压力,浦口区于4月17日发布通报,承认“街道审批把关不严”:张圩社区在明知区级规划“禁养”的情况下,仍在招标公告中写入“水产养殖”,且未在合同中明确相关限制,存在重大疏漏。区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将对责任人追责。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法院将审查政策冲突与合同条款。
但通报同时指出,企业涉嫌违反《防洪法》——自2024年10月起,楠宁公司破坏滁河堤防、侵占防洪堤坝,经多次警告未整改,街道才联合执法。目前受损堤坝已修复,执法合规性正进一步核查。
对此,企业反驳称:“施工全程有街道人员监督,若真破坏堤坝,为何当时不制止?”并出示施工前后对比图,强调“仅清理杂草,未动堤坝结构”。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一片哗然。
部分网友认为:该文旅公司肯定存在一些违规行为。
另一部分部分网友则认为:当地营商环境有待提高。
有网友讽刺:“2000万工程,1500万送礼才能成,否则投再多也黄!”
更多人质疑地方政府“钓鱼招商”:“先诱企业投资,再找借口收割”。
《正观新闻》评论一针见血:“不能让企业吃哑巴亏!基层招商本就艰难,若因一次‘翻脸’毁掉信誉,未来谁还敢投资?”
你认为责任在谁?企业该自认倒霉,还是政府应全额赔偿?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