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

连日来,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小河镇春色满园,茶香四溢。大大小小的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芽,穿梭其间的茶农热火朝天;24小时不停工的茶企,智能化、标准化生产线上机器飞速运转,一夜之间,一片片绿叶就成了一盒盒干茶,畅销全国及远销非洲等地。

当一座茶乡小镇与一个龙头茶企相融,会带来哪些惊喜?4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和美宜居甜城茶乡”小河镇,探寻甜城茶乡的和美之变。


小河镇的茶园内,采茶工人正在忙碌。(伍雪梅 摄)

寻“路”:3.5万余亩茶园 带动周边6000余户群众增收

小河镇是内江市响当当的茶乡,在威远县5万余亩的茶园中,小河镇茶叶种植面积就有3.5万余亩,不仅保留了原生态的老川茶,还引进了福选9号、安吉奶白(白叶一号)、黄金叶等中高端品种,2024年实现综合产值2.4亿元,预计2025年综合产值超过3亿元。茶叶,成了当地的“致富叶”!

11日上午,记者在小河镇新古村的茶园看到,翠绿的茶树连片生长,采摘工人们正抢抓时节,采摘那一片片鲜嫩的芽茶。在相近的铁厂村,同样是一片忙碌。


小河镇的茶树。(伍雪梅 摄)

“对于村民来说,发展茶产业最直观的成效就是解决了大家的就业和收入问题。采茶这项工作‘老少皆宜’!”据铁厂村党支部副书记兼茶叶种植大户吴永雄介绍,铁厂村茶叶种植面积约4000亩,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茶园。春季进入茶叶采摘高峰期,是当地村民挣钱的时节。有的村民靠着自己的茶园,卖鲜叶就能有不菲的收入,有的村民则就近去大茶园务工,一名采茶工人春季两个月就能收入一两万元。

据了解,近年来,小河镇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6000余户群众增收,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

寻“智”:龙头茶企设备更新 高品质茶叶供不应求

小河镇茶农采摘的鲜叶,基本实现了就地销售,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内江市规模最大的茶企——四川省复立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立茶业”)就位于这里。采访中,吴永雄告诉记者,铁厂村的茶叶鲜叶基本都由复立茶业收购。


复立茶业的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我们和另外一家茶企就能收购镇上70%以上的鲜叶。”复立茶业负责人曾才勇介绍,复立茶业创建于1983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老字号企业,年产绿茶、红茶、茉莉花茶和出口绿茶600万斤。近年来,该茶企坚持“公司+基地+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茶叶产业发展,使茶叶成为当地农业的经济支柱。


复立茶业负责人曾才勇。(受访者供图)

曾才勇从小在茶园里长大,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后,他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如今,面对市场变化,他带领复立茶业不仅建设了智能化、标准化生产线,还踏入了新式茶饮市场的快车道。2024年,复立茶业改造茶叶烘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改建加工车间、产品库房约1000平方米,购置新设备、更换加工、包装、运输等设备数十台,采用国内先进设备,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实现工业产值6221.6万元,营业收入8061.5万元。

“设备升级了,标准化生产了,茶叶品质更好了,客户都喜欢,现在是供不应求!”在曾才勇看来,是市场的变化倒逼企业提档升级。而在企业升级后,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高,企业的竞争力就更强,竞争优势一下就突显出来了。


复立茶业的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昨天收购的5万多斤鲜叶,今天就已经变成约1.2万斤干茶了!”曾才勇计划,接下来还要新建一条完全智能化的生产线,每天可制作鲜叶15至20万斤。“从鲜叶收回来到制成干茶,实现‘一站式’制茶。”

在他的规划中,不仅有自家公司的在创新中飞跃,还有小河镇及周边茶农的共同发展。他说,他们正提倡茶农们走出去、找客户,他的企业也愿意帮助茶农代加工,不断增加茶叶附加值,在增收致富道路上携手同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