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启动之年,也是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之年。面对市委提出的以改革增动能、以开放激活力、以绿色促转型、以低碳树标杆的总体要求,新河街道锚定产业赛道、锚定战略坐标、锚定核心动能,以“一个中心、两大引擎、三条底线、四项突破”为行动纲领,不仅在经济指标、项目招引、载体建设等硬任务上下功夫,还在创新生态、营商服务等软环境上同频发力,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提振精气神、奋力求作为,全力以赴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

项目服务者,厚植集聚发展新优势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新河街道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招引和落地为抓手,推动资源向项目集聚、要素为项目护航,全力厚植区域发展新优势。

抓招引促扩量提质。街道瞄准“行业龙头、对韩招商、税收贡献度大”三大方向,在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等机器人产业细分领域持续发力。攻坚“观摩”项目。推动韩国烋林集团中国办事处挂牌成立,组织招商小分队赴青岛、威海等地驻点招商,持续发力韩资项目招引。狠抓“四新”项目。深化对亿元“四新”项目的重视程度,完善项目储备库,推动储备项目申报市重大项目平台,确保项目进度达时达序。突破“外资”项目。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要求,对明谦咖啡等重点项目给予载体、资金、资源等要素保障,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全力推动项目签约落地,集聚跨境电商项目3个以上。

强产业必须强指标。街道常态化实施经济调度,加强对GDP、工业开票、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指标的预警监测,推动经济指标增幅争先、项目指标质态领先。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度培育格局,年内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此外,以西伏河机器人产业园为主阵地,通过五项行动推动主要指标均衡入库,努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创新驱动者,锻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近年来,新河街道以“机器人策源地”和“绿色低碳策源地”为两大引擎,实施“四大行动”,做强做特产业园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围绕“全国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园”定位,实施“强、实、优、特”四字策略。在“做强”上,紧盯重点领域,对接埃斯顿、埃夫特等行业领军企业,突破非夕机器人、科凯达机器人等龙头项目,年内新招引产业项目15个,机器人产业链开票销售达30亿元。在“做实”上,实体运营园区载体,探索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模式,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家,5000万元以上固投项目8个。在“做优”上,靶向招商行业头部企业,加快推进医疗机器人等产业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做特”上,持续拓宽应用场景,探索工业旅游,打造特色机器人文化品牌。

激发“绿色”活力,打造绿色低碳科创园。聚焦科创项目招引、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场景应用等重大任务,突出“服务”为要,成立服务专班,协同西伏河机器人产业园组团发展,完善周边配套和环境优化,强化入驻企业服务,摸清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提供“全方位、精细化、零距离”服务,协助低碳园做好安全、生态等底线工作,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碳路先锋”,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示范园区。

营商陪办者,提供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更是区域竞争力的“硬指标”。新河街道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效能为核心,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热土。

新河街道完善“项目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逐企上门解决发展难题。通过编排星级企业晋级库、四上企业培育库,制定发展路线图、政策矩阵图,持续推进“个转企”“企升规”,全年新增市三星级以上企业5家。同时,实施“政策进企、要素助企、服务暖企”三项行动,优化领导干部挂钩服务机制,确保涉企问题办结率、企业发展满意度双百分百。

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新河街道成立西伏河机器人产业链党委,举办园区项目发布会,促进企业家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领域深度合作。以江苏大陆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与盐城师范学院的合作为例,双方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协同创新,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人才保障。这一合作不仅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更是产业链党委推动校企合作的生动实践。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步入新发展阶段,新河街道将以“赶超突破、快速跨越”的奋斗姿态,锚定目标、奋楫争先,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河力量。

李海洋(作者系江苏省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党工委书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