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咖啡已成为城市生活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咖啡馆也提供了
家庭与工作之外自在交谈的“第三空间”
上海为咖啡文化提供了发展土壤
连续3年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咖啡消费持续领跑
满城咖啡飘香,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来了!本次上海咖啡文化节 活动总体时间为4月7日至5月5日,其中,线下主会场市集时间为4月16日至20日。
开幕活动现场,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首发《2025上海咖啡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静安区每平方公里分布约57家咖啡店,密度远超纽约曼哈顿(42家/每平方公里)和东京涩谷(48家/每平方公里),平均每30米就有一家咖啡店,让静安南京西路成为上海咖啡密度最高的街道。
左右滑动查看
报告归纳出了
「自我表达家」「格子间战士」
「新趋势捕手」「海派腔调族」
四大咖啡消费人群
多维展现沪上咖啡消费文化
左右滑动查看
一
数读
关于上海的数字视野
1
2024年上海大型演出票房
领跑全国
记者17日获悉,2025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上发布的《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显示,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持续增长,占据演出市场票房的半壁江山。
其中,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四川省、福建省、重庆市2024年全年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10亿;城市票房上,上海持续领跑全国。
2
老商业体改造+新兴商圈
2024年上海完成集中式
商业设施新建和改造项目40个
上海太平洋新天地商业广场、上海日月光中心(二期)、新六百等新建和改造项目将于今年开业,永安百货正在准备改造升级,未来将引入国际精品酒店、文化艺术空间等。这是4月17日市商务委主任朱民参加2025上海“民生访谈”时透露的。
商圈是城市承载着商业活力的“双面镜”——既要满足市民日常消费需求,又要担当城市形象的“会客厅”,能够提高市民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和体验感。去年发布的《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聚焦南京东路、淮海中路、豫园、南京西路、陆家嘴、徐家汇等重点商圈,一圈一策,打造全球一流商圈。
“《行动方案》发布以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新增商业办公用地供应会商机制,引导有序新建改造,并依托市商业联合会,成立10个市级商圈发展专委会,进一步完善商圈治理体系,开发10个市级商圈消费洞察数字看板。”朱民表示,优化商圈监测评估,上海通过多个机制联动,来加快推进各商圈的新建和改造升级重点项目。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完成集中式商业设施新建和改造项目40个,建筑面积约19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完成一批改造项目,如淮海中路商圈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商业综合体HAI 550、妇女用品商店改建的LADY淮海等项目焕新升级。推动一批扩建项目,如南京西路商圈的恒隆广场、张园等购物地标加快扩建升级;启动豫园商圈和丰楼、徐家汇商圈六百等一批调改项目;打造南京东路商圈华为全球最大旗舰店、雅戈尔上海时尚体验馆等一批品牌旗舰店;推出西岸梦中心、EKA天物、上海荟聚、上生·新所二期等一批消费新载体。
二
数读
青年生活方式新探索
1
过去一年每位同学
平均阅读20.6册图书
“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此为契机拉开全年阅读活动的序幕。最先公布的《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阅读报告》首次呈现出“交大学生阅读画像”。
自2013年起,交大图书馆每年都会发布交大人阅读报告,已连续13年。
为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状况,图书馆面向全体在校生开展了2024年度阅读情况调查,最终共回收有效问卷5242份。
据统计,过去一年,每位同学平均阅读了20.6册图书,其中专业书籍13册,课外读物7.6册。学期内近六成同学每日坚持阅读1-4小时,甚至7.2%的同学日均阅读超过8小时,体现了交大学子的阅读热忱。
在专业阅读领域,师生人均每周下载论文7.76篇,下载量连续三年攀升的曲线,正是“学在交大”学术精神的生动诠释。此外,81%的学生称阅读范围不局限于本专业,还会涉猎其他学科领域。随着学业深入,学生专业阅读量拾级而上。
课外阅读方面,中外文学、历史文化等题材关注度最高,而不同群体更展现出独特的特性:本科生以诗歌对话青春,研究生用社会纪实追问时代;男生偏爱科学新知与商业智慧,女生则钟情艺术设计与异域文脉——多元的阅读选择,构成了交大校园最动人的文化拼图。
电子书和纸质书,你更爱哪一款?报告揭示,电子书的下载量高达228.8万次,是纸质书借阅量的17倍;全文期刊及会议录下载量连续五年攀升,突破4016万次,勾勒出交大人向学术高峰冲锋的轨迹。同时,学位论文下载量223.2万次,同比增长21.4%,也堪称是学术火种代际相传的明证。
2
小红书“浅春系”相关笔记
已超200万条
在小红书,春日秀场活动期间,“浅春系”相关笔记已经超过200万条。大家像挖宝一样,对浅春系的色系选择、怎样搭配等问题刨根问底,也开发了新的穿搭思路和单品,做到上身舒适且美得毫不费力。
伴随浅春系潮流的火热,小红书也涌现出一批千万级成交数额的商家,出现一批首发破百万的新品。
小红书官方数据显示,在春日趋势活动中,商家的商品笔记成交额同比2024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为什么小红书可以持续创造潮流趋势?
其中一个关键是,趋势并非凭空而来,它们都是基于用户的消费偏好和需求洞察出发,也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精神满足和情绪价值的消费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红书,70%的月活用户有主动搜索的习惯,每月寻求购买建议的用户数量高达1.7亿,在笔记“求链接”的评论数量高达8000万。
过去,一个由品牌、供应链与时尚媒体构成的网络,几乎决定了消费者能买到什么样的衣服,追逐什么样的潮流。
如今,消费者在潮流时尚的产业链里,不再只是单纯的潮流接收者,用户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趋势从真实的社区讨论里被拎出来,再被大家讨论和认同,成为生活方式和消费话题,这个造风的过程也会顺理成章地带动交易。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次趋势之风的吹起,是小红书让时尚潮流回归日常、满足用户的机会,也是服饰商家流量和销量起飞的机会。
三
数读
社会热点数字观
1
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
10.74亿人次
记者17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同比增长5.9%,创历史同期新高,有力保障了广大旅客平安便捷温馨出行,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服务消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季度,铁路部门用好2024年新开通的线路、车站和新配置的动车组装备,充分发挥高铁成网运营优势,有效提升客运能力,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66列,同比增长7.4%。研发投用适老化旅游列车,打造“熊猫专列”“伊春号”“大河之南号”“齐鲁一号”等品牌,与沿线酒店、景区联动,拓展旅游消费新场景,一季度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87列,同比增长30%,为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跨境客运方面,数据显示,广深港高铁发送跨境旅客7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8.5万人次、同比增长32.2%。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深入开展客运品质提升专项活动。铁路12306推出“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等新功能和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举措,精心组织旅客乘降,动态增加安检、验证通道,120个车站实现联程票旅客站内便捷换乘,37个车站实现出站换乘地铁免安检,89个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99列动车组列车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积极适应国家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为外籍旅客出行提供便利,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366.2万人次、同比增长30%。
2
85.3%的受访者
遇到过索要好评的现象
近日,互联网博主 @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以下简称何同学)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处理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引发争议。
据澎湃新闻梳理社交媒体上有关“索要好评”的讨论,发现包括餐饮服务人员、酒店前台在内的多种服务性岗位,工作任务中包含了定期为门店获得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好评,未达标者往往会面临罚款或绩效减少的处理。
在南京某连锁餐饮店做兼职的大学生小江对澎湃新闻说,她所在的门店,正式工每月要找顾客写18 条好评的 KPI,未达标的员工扣全勤奖。
曾经,向顾客索要好评的行为在网购平台上屡见不鲜:“亲,好评 15 字并晒图,找客服领取 3 元红包。”“在吗?给个好评,为您返现哦!”很多消费者都收到过商家的这类索要好评的信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 2018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5.3%的受访者遇到过索要好评的现象。
而如今,这种索要好评的行为,已从线上蔓延到线下。
有消费者提到,自己不管是去餐厅还是按摩店,只要是在平台上购买的服务,店家都会询问是否可以写个好评,且至少要 15 字带 3 张照片,甚至有的店,每次去都会被询问,很影响自己的消费体验。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当遇到服务者要求好评时,只有16.3%的受访者会无论服务如何直接给出好评,超过一半的人会如实评价(53.7%),甚至还有7.0%的人会产生反感,反而给出差评。
这种适得其反的结果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了验证。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从2024年9月1日起生效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好评返现”属于违法行为。这份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法规,提到了经营者“不得以返现、红包、卡券等方式利诱用户作出指定好评、点赞、定向投票等互动行为”。
3
年轻人流行刷医保养生
社交平台上,一批年轻人正在不断解锁医保的“隐藏用法”。
在精打细算的年轻人眼里,医保卡的功能早已超出传统认知。继刷医保洗牙、按摩、减肥,甚至购买“冰中式”养生茶后,他们的“医保薅羊毛清单”又添新项目——去医院挂耳鼻喉科采耳,挂皮肤科买护肤品、点痣,甚至去眼科做眼睛雾化。
以采耳为例,选择耳鼻喉科挂号后,只需要和医生说明想要清洗耳朵,就可以体验医院的“耵聍冲洗”服务,医生通常会先进行检查,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耳。根据城市和医院级别不同,医保费用通常在30-150元不等。
据《DT商业观察》报道,@潘潘 表示,“我之前怀疑自己听力下降是因为耳屎堵住了,就去医院掏耳朵。去了才知道,耳屎其实对耳朵有保护作用,不能用棉签随便掏。”此前,他还因为打鼾问题,用医保做过睡眠测试,他发现同批检查的几乎都是年轻人。
而在小红书上,一位在医院用医保体验过眼科雾化治疗的网友感叹:“顶级的眼睛SPA,藏在三甲医院的眼科里。”类似这样的分享,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探索医院的“冷门服务”——既能解决健康问题,又能享受高性价比的专业护理。
从“治病刚需”到“养生体验”,年轻人对医保的灵活运用,不仅反映了他们对健康的重视,也展现了新一代消费者“花小钱办大事”的智慧。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与【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来源: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乐游上海、中国新闻网、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澎湃美数课、DT商业观察、新华视点等
部分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刘昕璐
责任编辑:张家宁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点亮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