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将于4月20日正式施行。作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重要配套细则,该办法通过细化审查标准、强化监督保障等举措,为民营企业筑牢发展根基。
自2024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以来,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执法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助力省内民营企业轻装上阵,释放创新活力。
制度筑基:织密公平竞争“防护网”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黑龙江省立足“制度先行”,率先构建起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立体化框架。
2024年,黑龙江省率先成立省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以下简称双反委员会),统筹协调全省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双反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工作规则》,明确“监管协同”路径,推动竞争监管与行业监管无缝衔接。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公平竞争审查“三函两书”制度,将柔性指导与刚性约束结合。2024年,全省发出公平竞争审查提醒敦促函42份、公平竞争审查约谈通知书9份,以制度之力拧紧政策制定“合规阀”。
针对政策制定中的隐形壁垒,黑龙江省密集出台《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规则》《抽查实施办法》《举报处理工作办法》等配套制度,覆盖“事前审查、事中抽查、事后评估”全链条。尤其在重点领域专项规则建设上,省财政厅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明确审查标准,从源头上遏制歧视性条款。
为确保制度有效落地,黑龙江省同步强化政策宣贯与执行。此前,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组织全省各地各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进政策宣贯。结合重要节点,开展公平竞争政策集中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覆盖企业超千家,营造了“知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多措并举:破除壁垒护航市场公平
严格的审查机制为民营企业营造了更透明的发展环境。2024年,全省共审查增量政策措施1.1万件,清理存量政策1.8万件,修改废止含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58件。今年一季度,全省共审查增量文件1435件,修改调整28件,推动公平竞争走深走实。
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兰芳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印证了政策成效。她提到,中央商城在参与采购和招投标时,市场准入门槛和资质审核流程显著透明化。“招标文件明确规定了供应商需具备的经营年限、财务状况等具体指标,只要满足条件就能参与投标,没有隐性门槛。”她举例称,某次商场设备采购招投标中,从提交资质到初审结果公布仅用7个工作日,全程按时间节点推进,流程公开透明。
跨区域市场拓展的公平性也显著提升。马兰芳说,中央商城近期参与邻市大型商超采购时,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资质审核标准完全一致,“只要符合经营范围和供货能力,均可平等参与投标”。这一变化打破了以往地方保护壁垒,为企业开拓市场注入信心。
企业赋能: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动力
公平竞争环境是民营企业成长的沃土。黑龙江省通过清理壁垒、优化审查,让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创新。
哈尔滨宏腾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省内领先的药品流通企业,曾面临地方保护与行政垄断的困扰。公司总监杨晓宇表示:“以往跨区域拓展市场时,一些地方对外地企业设置业绩门槛或本地化要求,甚至通过税收优惠变相扶持本地企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后,这类政策被严格限制,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流程更加透明。”
政策对不合理收费的清理也为企业减负增效。杨晓宇说:“过去药品流通环节存在不规范收费,增加了经营压力。如今这些费用被规范后,公司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药品采购、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获得更合理的成本支持,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哈尔滨,壹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生态优选生活服务平台”正快速成长。平台聚焦“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区块链技术链接千家万户。公司负责人表示:“《条例》实施后,资质审核、服务费收取等环节更加透明,中小企业入驻率不断提升。”目前,延寿、桦南、虎林等地近千家商户通过平台实现“线上接单、线下配送”,补齐实体门店短板。
“政府合作的公平资源分配,也让区域性平台在与巨头竞争中站稳脚跟。政策不偏袒谁,只看谁更贴近百姓需求。”壹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海静说。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的施行,黑龙江省正以制度之力破除“小循环”,激活“大市场”,为民营企业铺就一条宽广的创新之路。
省市场监管局反垄断处处长苑国成表示,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质效提升行动,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人才库、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库,深化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竞争政策培训全覆盖,提升公平竞争治理效能,助力龙江高质量发展,更好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记者 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