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在全球舞台上频频失手,对此,美国媒体哀叹:这是因为美国太执着于单边主义和强硬态度,结果不仅没保住自己的地位,反而给中国带去了机遇。

从中东到非洲,从拉美到亚洲,美国的传统地盘正在一点点被挤占。美媒对此没少感慨,分析来分析去,焦点都落在美国的外交失误怎么就成了中国的“助攻”。

中东这块地方一直是美国外交的重头戏,但最近几年,美国在这儿的表现有点让人失望。以往,美国靠军事干预和制裁来维持影响力,可这套路现在不太灵了。

2023年3月,中国促成了沙特和伊朗的和解,这事儿在美国媒体眼里简直是个重磅炸弹。沙特和伊朗几十年的死对头关系,居然在中国斡旋下握手言和,美国的脸往哪儿搁?

这背后,美国跟沙特的关系其实早就有点冷。过去几年,美国一边给沙特卖武器,一边又因为人权问题对沙特指手画脚,弄得沙特挺不爽。结果,沙特转身就跟中国签了能源和基建大单。



中国在沙特的投资越来越多,尤其是“一带一路”项目,港口、铁路、能源设施,哪儿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影子。反过来,美国在中东的经济存在感却越来越弱,更多精力放在军事基地和无人机上,经济牌打得不够狠。

再看伊拉克,美国2003年打进去,搞了个政权更替,结果是十几年动荡没停。中国趁机参与了伊拉克的重建,投了不少钱在石油和基建上,既赚了利润,又刷了影响力。美国除了军事开支堆了一堆账单,软实力没见涨多少。中东这盘棋,美国越下越被动,中国反倒成了赢家。



非洲和拉美这两个地方,美国也没占到便宜。先看非洲,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在非洲投了不少项目,比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这条铁路连通了港口和内陆,沿线经济被盘活了不少。中国还投了农业、矿业,像赞比亚的铜矿项目,既给当地人提供了工作,也让中国拿到了稳定的资源。

美国在非洲援助承诺喊得挺响,可落实起来总是慢半拍。2022年,美国说要加大对非投资,可实际资金到位率不高,非洲国家等得有点烦。相比之下,中国是真金白银砸下去,效果立竿见影。非洲国家自然更愿意跟中国做生意,美国的影响力在这儿被稀释了不少。



拉美的情况也差不多。以巴西为例,2023年初,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跟巴西签了大单,涉及风电、太阳能这些热门产业。美国因为制裁和贸易壁垒,企业在拉美市场畏手畏脚。

巴拿马也是个例子,中国在那儿投了港口和铁路,美国的影响力却主要靠军事存在,经济牌几乎没怎么打。委内瑞拉更不用说了,美国制裁没压垮人家,反而让中国趁机加深了石油合作。拉美国家现在看美国,更多是无奈,觉得跟中国合作更靠谱。



2022年东盟峰会开完后,东盟国家明确表态,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嘴上说要和平发展,实际上跟中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中国在印尼投了高铁,在马来西亚搞了港口,东盟国家的基建项目里,中国元素越来越多。

美国想靠军事演习和安全合作拉拢东盟,可效果一般。布林肯2022年跑去泰国推新框架,人家客客气气应付了一下,没什么实质进展。南海问题上,美国态度强硬,想压中国一把,可东盟国家并不买账,反而怕被卷进冲突。结果就是,美国在东盟的影响力没涨,中国靠经济牌稳稳占了上风。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手,美国立刻牵头制裁,喊着要全球一起孤立俄罗斯。可联合国投票时,55个国家弃权,印度、南非这些大国都没跟美国站一队。这说明美国的影响力没想象中那么大。

中国在这场冲突里没闲着,提出了和平倡议,派特使去欧洲、中东跑了一圈,强调对话解决问题。发展中国家一看,觉得中国这态度挺靠谱,反观美国光顾着制裁,实际效果却不怎么地。



更关键的是,制裁俄罗斯让俄国的能源出口转向中国,中俄贸易额蹭蹭上涨。2022年,中俄能源合作创了新高,中国拿到了便宜的油气,俄罗斯也有了经济后盾。美国这波操作,反而给中国送了个大礼包。

美国外交老出错,说白了,根源在于策略太死板。2021年,布林肯上台时喊着“实力外交”,结果这实力往往就变成了制裁和军事威胁。查尔斯·傅立民这种老外交官都看不下去了,说美国官员光想着怎么制裁人,没人琢磨怎么谈合作。这种思维定式让美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



比如贸易政策,美国对华加关税,想压住中国经济,可结果美国企业成本涨了,竞争力反而弱了。中国这边靠自由贸易协定,比如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亚洲市场越混越开。美国还退出过《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觉得自己可以单干,可这只会让盟友觉得美国不靠谱。反过来,中国在这些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抢了不少话语权。

单边主义是美国外交的老毛病。过去,美国靠经济和军事双重优势,能压着别人走。可现在全球格局变了,发展中国家更看重经济合作,美国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自然就掉队了。

中国这几年在全球舞台上风生水起,不是靠运气,而是有套路。首先,“一带一路”是张王牌,全球100多个国家签了协议,基建投资让中国跟这些国家的关系更紧密。比如非洲的铁路、中东的港口,拉美的能源项目,都是实打实的合作。

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也很活跃。联合国、世贸组织这些地方,中国强调多边主义和共赢,发展中国家听着觉得亲切。相比之下,美国老搞单边行动,退出这退出那,领导力自然就弱了。

科技这块,中国在5G、AI、新能源上追得挺猛。华为的5G设备卖到全球,美国想拦都拦不住。新能源领域,中国电池和光伏产业几乎成了世界标杆,美国在这块的领先优势被一点点蚕食。经济、科技、外交三管齐下,中国抓机会的本事真不小。

2023年5月,布林肯说要访华,6月又跟中国防长在新加坡碰面。气候特使克里也跑去谈合作,看得出美国想在对抗之外找点对话空间。可这路不好走,国内国会吵得不可开交,外交预算被党派斗争拖后腿。国际上,盟友对美国也没那么信任了。欧盟的博雷利就说过,欧洲不会完全跟着美国对华政策走。北约内部,法国德国也开始琢磨自己的路子。

2023年2月,好几十个国家领导人跑去北京签合作协议。非洲的矿业、拉美的港口,中国的全球布局越来越稳。美国留下的空子,中国填得满满当当。布林肯现在压力不小,想翻盘得改改老思路。可美国决策层能不能放弃零和思维,还是个大问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