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既不耐高温,硬度也不高,虽然耐腐蚀和氧化能力的确很强,但是比它强的金属也不是没有。论稀有度,它也不是最少的,铂、铑、锇、铱都比金稀有,它们怎么就不能充当货币呢?
当深入了解后才发现,黄金原来真的不简单,即便是以后外星人来地球,你也可以用它与外星人做进出口贸易,也就是说,黄金算是宇宙级货币。
和宝石不一样,黄金并不是在地球上诞生的,而是宇宙中超新星爆炸后的尘埃。当然,中子星合并也能爆出黄金,可数量不多,也就放出十几个地球那么大的金珠子吧。
超新星如何创造黄金呢?
在宇宙深处,恒星们如同巨大的能量工厂,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恒星内部的氢元素在高温高压下不断发生转变,逐步形成质量更大的元素。
氢原子在能量的作用下,结合成氦,氦再进一步转化,形成碳、氧等更重的元素。这些元素的生成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支撑着恒星的稳定和光芒。
然而,当恒星的核心燃料逐渐耗尽,一场巨变即将发生。恒星的外壳开始膨胀,就像一个巨大的气球被不断充气,体积变得无比庞大。与此同时,恒星内部的其他元素也在继续核聚变,一层层向外推进,直到生成铁元素。
铁的出现成为这场核聚变的终点,因为铁的核聚变不再释放能量,反而需要吸收能量。这使得恒星内部的能量平衡被打破,核心的压力急剧下降。在这一刻,核心开始向内坍缩,这种坍缩引发了剧烈的超新星爆炸。
爆炸的能量非常大,瞬间释放出的光芒比整个银河系还要明亮。在爆炸的瞬间,恒星外层的物质被加热到极高的温度,原子核在极端条件下迅速捕获中子,从而形成了比铁质量更大的重金属。这些新生成的重金属随后被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吹散到宇宙的各个角落。
在地球形成的过程时,它像一个贪婪的收集者,将这些被超新星爆炸吹散的重金属吸收了过来。因为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合并的概率很小,所以黄金在宇宙中的含量占比相当低。
它还有一个特性,因为密度大,黄金在被行星捕获的时候通常埋得很深,地表非常稀有,化学性质也不活泼,所以也不像钙、铁之类的金属容易被生物富集。
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黄金含量约有60万亿吨,看着很多对吧?可是地球绝大多数的黄金都被包裹进了地核之中。
地核位于地球最深处,那里的温度和压力高得令人难以想象,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到达那里进行开采。我们能够开采利用的黄金,其实只是地球在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通过地壳运动和火山爆发被带出来的那一小部分。
全球可供开采的黄金储备大约为26万吨,而人类已经开采了其中的20万吨。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剩余的可开采黄金量大约还能维持16年。黄金是不可再生的,一旦被开采殆尽,就再也无法像可再生资源那样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公认的硬通货,稀缺性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黄金本身还具备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首先,黄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非常出色,它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化学试剂的侵蚀,即使在极端的环境下也能长时间保持其原有的状态。这种抗腐蚀性使得黄金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长期储存材料,无论经过多少年,它依然能够保持其价值。
其次,黄金的质地柔软,这使得它在加工和造型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无论是制作精美的首饰,还是铸造货币,黄金都能轻松应对。考古学家推测,最先被人类利用的金属应该就是黄金,它不需要冶炼,地上捡块狗头金就能用。
黄金可塑性极高,可以通过各种工艺被打造成不同形状和款式的产品。这种柔软性不仅方便了人们对黄金的利用,也为黄金在艺术和工艺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后,黄金的颜色也为其增添了不少魅力。那种独特的光泽,仿佛是太阳光,给人一种温暖而高贵的感觉。相比之下,银的色泽虽然也很明亮,但略显冷清,时间长了还发黑;铁虽然更硬,外观则黯淡无光;铂扔到地上都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铜和黄金的颜色倒是有点像,可时间长了会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