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核潜之父”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自己的母亲,谁知95岁高龄的老母亲,望着多年未见的儿子,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孩子,你回来啦?在外面过的还不好啊!这次还要走多久。”
看着自己的母亲已经老的不成样子,黄旭华心中难过至极,明明他走的时候,母亲还能站起来,现在怎么已经颤颤巍巍了?听到母亲的话,黄旭华哽咽着回答说:“走!还要走,您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听到儿子还要走的消息,母亲泪流满面,她不知道自己儿子走去哪里,也不知道儿子做什么,她只能一遍遍的嘱咐着:“千万要行好事,照顾好自己,”但是母亲哪里知道,黄旭华做的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作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他凭借一己之力将美国航母战斗群吓退3000公里,让中国人在海面上也能挺直腰杆,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付出一生的心血,他的一生只做这一件事,但是这一件事,却造福了千秋万代。
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经历过战乱的他,刚开始的梦想是从医救人,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旭华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国外的发达,他开始反思自己:从医究竟能救多少人?发展中国才是正道。
于是他果断弃医从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海边出生的他,为祖国建造大船成为了他的梦想,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有了这个梦想,黄旭华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
九十年代时,各个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实力,尤其是美苏两国核潜艇的下水,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既然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于是中国领导人经过深思熟虑,下达最高指示:中国也要搞一艘像样的核潜艇出来。
1958年,相关工作人员找到黄旭华,想让他研制核潜艇的行列中来,由于这项研究高度保密,黄旭华必须要隐姓埋名,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甚至连自己最亲的人也不能说。
面对着国家的需要,黄旭华几乎是没有犹豫,他知道核潜艇研制工作迫在眉睫,他甚至来不及回家和母亲告别,就匆匆进入到研制工作中去。
因为中国在方面的资料少之又少,黄旭华就和同事一起,尽可能的找到最多的资料,可就在这时,苏联突然撤回专家,烧毁相关资料,这种“背刺行为”让我国的核潜艇研究工作一度陷入了停滞。
毛主席非常生气,直接下令:“核潜艇,就算用一万年,也要把它搞出来。”
这一句话振奋人心,黄旭华等人收到指令之后,加快研制核潜艇的工作,用仅存的资料一点一点的算,一点一点的推进,工作环境恶劣、资源短缺,重要的是,由于美国的技术封锁,谁也不知道核潜艇究竟长什么样。
你敢想?中国的核潜艇是靠两个儿童玩具建造出来,这两个从美国带回来的“核潜艇”玩具成了突破点,也让他们第一次得知“核潜艇”的整体外观,一群科学家将玩具拆了又装,用这种方法摸清“核潜艇”的建造方式。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在这群科学家的生命中从此没有了日夜和春秋,只剩下密密麻麻的工程师和草稿纸,复杂的公式用算盘打,就这样用玩具和算盘将中国的核潜艇建造出来。
1970年12月,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终于下水,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因为整艘潜艇没有一处来自国外,全部都是“中国”。
黄旭华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造船业,甚至来不及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30多年的隐姓埋名,他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一直到93岁,黄旭华还在为了中国的发展工作。
参考资料: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来源:《求是》
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举行湖北日报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人民画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