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的纪律检查大会上,刚刚复工的黄克诚谈起了梁兴初,他认为:
“梁兴初从小就参加了红军,为革命拼搏一生,对党和毛主席也极其忠诚的。”
梁兴初
黄克诚的这番话打动了在场众人,大家都开始回忆起这位打铁出身的“虎将”。
他本该在岗位上建设祖国,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被下放,以至于晚景凄凉。
之后不久,身在太原的梁兴初接到通知,他终于恢复了名誉。
叶帅还特地安排了两个职务供他选择。然而梁兴初却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
叶帅
梁兴初为什么会被称为“虎将”?叶帅给了他哪两个选择?他的决定又是什么?
“铁匠”变“虎将”
1912年,梁兴初出生在江西庐陵的一户穷苦人家。由于小时候十分调皮,梁兴初完全就是家里令人头疼的“熊孩子”。
为了纠正他这顽劣的性格,父亲便将年仅14岁的梁兴初送去打铁。父亲的初衷是希望他多吃点苦头,磨炼磨练心性,将来才能好好学习,有番作为。
但没承想梁兴初在看到电光火石之后竟然爱上了打铁,对打铁的兴趣比读书还大,一干就是三年。
要不是后面参加了红军,估计他这辈子就是个打铁匠了。
1930年,红军在江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颇有抱负的梁兴初很明白,虽然自己热爱打铁,但是国难当前,他更应该去参军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于是他告别父母以及铁匠老师傅,毅然决然参加了红军,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起初战友们得知他是打铁出身,便总是开始玩笑地叫他“打铁的”。梁兴初对此也不恼,只是好脾气地笑笑。
然而没过多久,战友们便改变了对他的戏称。不因为别的什么,就论作战,梁兴初可谓是勇猛十足,完全地将生死抛之脑后。
1931年,在第二次反“围剿”的作战任务中,梁兴初由于英勇作战意外负伤,痊愈后立马晋升为排长;
1932年,他又在两次战斗中受伤,不仅升为了连长,还获得了“红星”奖章的荣誉。
1933年他的头部更是直接被一颗子弹打穿,好在大难不死,他伤愈后又晋升为了营长。
在他6年的红军生涯中,光是负伤就有9次。
身体弹痕累累,大大小小的伤口遍布全身。
在过黄河东征时,他的右手被敌人打中,最终食指、中指落下残疾。他的职位也是自己一个伤疤一个伤疤打出来的。
对着这样的猛人,战友们哪儿还敢调侃什么“打铁的”,一致认为这人根本就是“铁打的”。这位“铁打的”也是我军当之无愧的一员“虎将”。
而梁兴初不仅作战时勇猛无比,胆量十足,在执行任务时也颇有智慧。
巧获情报建奇功
1935年,红军攻占腊子口后找到一张旧报纸,并通过它才确定了红军长征的最终目的地,而找到这张报纸的人正是梁兴初。
当时梁兴初所在的队伍接到前往哈达铺侦察敌人动向和筹集粮食的命令,就在他们即将出发时,毛泽东额外给梁兴初布置了一个任务:
让他除了搞粮食以外,再去搞些“精神食粮”。
毛泽东口中的“精神食粮”其实就是国民党的报纸,并且他还再三强调一定要近期的,越多越好。
梁兴初虽然不理解,但他知道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主席交代的一定有用。
第二天,梁兴初穿上国民党的军装,伪装成中校,带着手底下的士兵来到哈达铺。
当地的土豪地主以为是国民党的人来了,着急忙慌出门迎接,并且十分听话地准备粮草。
梁兴初装得非常像,说话都厉声厉色的,全然没有平日里的样子。
也正是他们这惟妙惟肖地表演,那些地主们都不敢怀疑身份。甚至国民党的一个少校军官路过,也特地前来拜访他们。
等到梁兴初安排的另一队人马回来以后,他这才乐呵呵地对那些人说:
“各位,听我说!我们是共产党,也就是你们口中的‘共匪’。但我保证,我们不是你们说的那样,你们别怕,我们不打好人。”
这番话直接把屋子里的人吓傻了,动都不敢动。
而那位国民党少校也很识时务地交出梁兴初所需要的报纸。梁兴初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粮草和武器,还有毛泽东想要的“精神食粮”。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梁兴初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带回来的一张报纸居然会对中国革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梁兴初(左一)
而当梁兴初将报纸交给毛泽东时,只见他看了上面的内容后喜出望外,激动地大喊:
“同志们!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报纸上说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的陕北红军顺利会师,陕北那边有大片的根据地,咱们可以到陕北去与之会合,共同抗日了!”
毛泽东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当前长征局势十分不利:
国民党的队伍一直在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而长征最终的落脚点他们尚未确定。
要不是梁兴初拿来的报纸里说了陕北有红军的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可能还要继续,路程也不止两万五千里了。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梁兴初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带回来的一张报纸会对中国革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骂出来的“万岁军”
都知道梁兴初打仗狠,但其实他骂人更狠。
1948年,梁兴初率领部队参加公主屯战斗,结果他手底下的三十师第90团在途中竟然被国民党拦路抢劫,还抢成功了!
这让梁兴初大发雷霆,对着三十师的师长方强破口大骂,师长转头又骂第90团的团长。
经过这次痛骂,三十师一路上边走边打,边打边赢。
后来方强还总结道:
“多亏了梁司令的骂,才让仗打得这么好!”
1948年,解放东北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时东北野战军刚刚拿下锦州,对在东北的国民党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面。
蒋介石不甘言败,于是重组兵力企图重新夺回锦州。而国民党逃到营口的关键通道正是黑山以及大虎山。
我军自然也知晓他们的意图,于是命令梁兴初率部在黑山和大虎山一带建立防线,阻止国民党军回撤。
出发前梁兴初动员手底下的战士:
“只要主力部队还没到,我们就不能撤退!就算打到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打下去,誓死要与阵地共存亡!”
带着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梁兴初以及他的部下,在面对敌人飞机和大炮的攻势下依旧毫不退缩。
哪怕连续几个阵地都失守了,梁兴初依旧沉着冷静,组织队伍重新夺回阵地。
有一天梁兴初正吃饭的时候,敌军又发起了炮火攻击。这时一片弹片掉在了梁兴初的碗里,他也丝毫不惧,还调侃道:
“今天又没有肉,怎么还多出了骨头?”
这时有人劝他稍微撤退一些,结果遭到梁兴初一顿痛骂:
“不撤!我看谁敢撤!有种的就从我身体上踩过去!”
最后敌人打了三天三夜,仍是没能越过阵线一分一毫。
这一仗直接让梁兴初名震全军,同时也让他遇见了自己的挚爱任桂兰,也是他携手共度人生的妻子。
梁兴初打仗时不单骂别人,也被别人骂过。骂他的人便是彭德怀彭老总。
彭德怀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梁兴初率领自己的38军入朝作战。
结果首次作战就以失败告终,这让彭德怀大发雷霆,指着梁兴初就是破口大骂:
“都说你是一员‘虎将’,我看你就是个‘鼠将’。还有你那个38军,也好意思作为主力部队?”
本来梁兴初不想回嘴,但是听到彭老总骂了38军,他立马不干了:
“您骂我就骂我,干嘛还要骂38军!”
彭老总一看他还顶嘴,更加气上头:
“我就骂!你我也骂!你还不服气上了,打不好仗就该挨骂!”
被彭老总这么教训一顿后,梁兴初下定决心要把脸面争回来。于是在第二次作战时,他率领38军攻打德川并大获全胜。
这次彭老总高兴了,还特地亲自发电报嘉奖一番。末了还加上一句:
“中国志愿军万岁!38军也万岁!”
当时还有人劝彭老总,对一个建制军称呼“万岁”似乎不太妥当。但彭老总却认为:
“打得好就是万岁啊!不仅要发,还要通报全军!”
就这样梁兴初的38军也被称为“万岁军”,美誉传遍全国。但很快一段黑暗时期的到来,让梁兴初原本耀眼的人生蒙上了灰尘。
略显凄凉的晚年
特殊时期,梁兴初遭人陷害,被下放到太原一家化工厂进行劳动改造。
那时的他由于旧伤复发生了一场大病,期间瘦到脱了相,1米78的个子看起来却十分孱弱。
周总理还特地吩咐负责分配的工作人员,别让梁兴初干重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
因此厂长给梁兴初安排的都是打扫卫生、检查工厂设备这种很简单的工作。可即便就是这种工作,梁兴初的身体也越来越难以支撑。
且不说化工厂里空气污染很严重,会导致他的咳嗽加剧;光是没有工人愿意和他搭话,这种孤独感就足以让梁兴初郁闷不已了。
但即便如此,梁兴初也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军人。对于党的安排和命令,他必须去执行。
至于曾经受过的屈辱,他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从不抱怨。因为他始终相信党,相信毛主席。
后来随着特殊时期的结束,中国再度回到正轨,重新恢复朝气和希望。而当初蒙冤的老干部们也都重新复出,继续为祖国挥洒汗水,发光发热。
在一次纪律检查会议上,同样刚复出的黄克诚提到了梁兴初,并为他说话:
“像梁兴初这样的老红军,英勇善战,子弹穿身,一生立下许多战功,他对党和毛主席是绝对忠诚的。”
在他有理有据的发言中,没有人再进行阻挠。
于是在1981年,中央撤销了对梁兴初的一切处分,并通知他回到北京,给予优厚的待遇。
虽然当时的梁兴初已经67岁,但相较于其他老将,他还是属于年轻的那挂。
因此叶剑英元帅对他十分看中,还给了他两个去处以供选择:
一个是去济南军区任职,另一个去沈阳的军区任职。
但梁兴初思前想后,做出了出乎意料的第三种选择:
“我都不选。”
这样的选择让叶帅颇为意外,但梁兴初接下来的解释又让他十分谅解。
梁兴初表示,自己这么多年的戎马生涯早就把身体透支坏了。后来又去工厂劳作,身体更是大不如前。
想想自己浮浮沉沉几十载,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能休息的时间,梁兴初也不想在参与到任何工作之中去了。他只想好好地过个晚年,安稳度日。
叶帅对此表示理解,便也批准了他的退休申请。
只是让人唏嘘的是,尽管没有了工作上的压力,梁兴初心理以及身体上的负荷实在太重,心脏病始终反复发作,再反复救治。
1985年10月5日,梁兴初将军突发心脏病,最终因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73岁。
参考资料:
《永远的“万岁军”》——林儒生
《铁匠出身的“万岁军军长”——父亲梁兴初从来不讲的那些事》——梁晓源
《开国中将梁兴初》——吴东峰
《梁兴初巧获情报建奇功》——《人民政协报》
《“铁打的”虎将梁兴初》——《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