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兰州,春寒料峭。西固区民政局接待大厅里,一位佝偻着背的老妇人正蜷缩在长椅上。她头发蓬乱,布满裂纹的双手紧紧攥着褪色的布包,浑浊的眼睛里写满警惕与惶恐。工作人员轻轻递上热水,她却受惊得向后缩去……老人名叫张梅花(化名),是一位在河南、河北、江苏等地流浪了整整30年的西固籍老人。
江苏省张家港市救助站的遣返记录显示,这位67岁的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和认知障碍,随身物品只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西固”和几个模糊的名字。当工作人员尝试与她沟通时,她只能反复呢喃着“回家……”
“迷雾”中寻亲
户籍系统里,张梅花的信息停留在1995年。泛黄的档案显示,她曾是西固区某街道的住户,1995年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此后再无音讯。如今,她的户籍状态异常,也从未办理过二代身份证。
“必须尽快找到她的家人!”民警们兵分两路:一路与张家港市民政部门对接,梳理她近十年的流浪轨迹;另一路联合街道社区,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在西固区37个社区张贴寻人启事。
社区民警张振华主动请缨走访张梅花原户籍所在的街道。巷子里的老住户们大多已搬走,仅剩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一位78岁的王奶奶颤巍巍地说:“我知道她……”王奶奶为“迷雾”中寻找张梅花身份的民警带来了一丝曙光。
经过五天的排查,社区民警终于锁定了张梅花的真实身份并联系上了其“家人”。然而,当民警张振华敲开张梅花家人的门时,却遭遇了闭门羹。原来,1995年张梅花因家庭变故离家出走,此后音信全无,丈夫抑郁而终,她的父母亲也都早已去世,唯一有血缘关系的女儿对这位在她出生后就弃她而去的母亲毫无印象。寻亲工作再次陷入了停滞……
重新落户
4月10日,在社区民警张振华和户籍民警贠玮的不懈努力调解下,原本抗拒认亲且不愿透露身份的亲人最终还是同意帮助民警确认张梅花的身份。在派出所服务大厅户籍窗口前,民警特事特办,为张梅花办理了集体户口。当崭新的身份证递到张梅花手中时,老人指尖轻触照片,嘴角泛起一丝久违的微笑。
4月12日,西固区敬老院里,工作人员为她换上崭新的棉衣,铺上柔软的被褥。窗外,春梅正开得烂漫。
如今,张梅花每天都会在西固区敬老院的院子里晒太阳。护工们发现,她总爱抚摸着身份证上的照片。社区民警张振华定期来看望她,“她现在记性好多了,还认出了自己的名字‘张梅花’三个字。”护士长欣慰地说。
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救助,不仅让一位流浪老人重获新生,更温暖了整座城市。“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而警察的职责,就是为迷失的人照亮回家的路。”参与寻亲的民警如是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滕效宏 通讯员 郭炯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