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牛新闻

4月15日上午10时许,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刚抵达盐城东台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门口,就听到头顶上方传来一阵嗡嗡声,循声望去,上空正稳稳盘旋着 一架无人机……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室长苏凤根介绍:“这是从东台市人民医院前来送药的‘空中快递员’, 送药任务完成后, 它又将带着卫生室的病人当天早上的检测样 本返回医院化验 。”

两地之间单趟里程为 8.1 公里, 车辆行驶需要 16 分钟, 而无人机只需要 8 分钟。

每天往返一次, 既经济又高效 。以前都是物流送药,现在卫生室可以直接开到“总药房”的药, 无人机送过来。东台市梁垛镇台南预防保健所所长周杰则表示:“临塔村卫生室就是东台市人民医院 、中医院的一个诊室,这些大医院的专家就是我们村里面健康管理团队的成员。有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向东台市人民医院 、中医院的专家请教,他们会给我们进行技术上的支撑,定期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曾经村卫生室门可罗雀,村民生病都往市里跑,如今,村民在村里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服务和诊疗条件。


记者获悉,自 2024 年 12 月 3 日起,东台市医共体正式启用无人机调度服务,每天 4 架无人机穿梭于城市与乡镇之间,飞行里程达 160 公里。它们精准降落在分布广泛的 369 个起降点,服务范围覆盖时堰镇、梁垛镇、许河镇以及安丰镇,涉及面积多达 412 平方公里, 惠及群众约 26 万人。据东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吴医生介绍:“无人机调度这项工作由我们团队负责。每台无人机成本约 8 万元左右,操控人员均为培训合格的职工, 无需额外增加人力成本支出。从长远来看,借助无人机送标本送药,不仅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 还能显著提高配送效率, 为医疗服务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东台市主动扛起深化医改试点重任, 将 2 个龙头医院, 6 个农村区域中心, 18 个镇卫生院, 341 个村卫生室(站)聚合成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 。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医疗供给 。东台市卫健委主任崔海介绍:“这个组织架构, 在医共体成员单位法人地位、 功能定位、人员身份 、政府投入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实现医共体内人员、财务 、药耗、质量、信息 、医保六统筹,形成以群众健康为唯一导向的责任和利益共同体。”“目前市域就诊率稳定在 90%以上, 基层诊疗量达 75%, 数字医共体建设入选国家和省深化医改典型案例。全国 28 个省份, 212 批 4700 多人来东台学习考察。”

2021 年底, 东台市投资 3500 万元, 高标准建成“数字健康驾驶舱”, 科学布局集中审方中心 、药物配供中心 、智慧急救中心 、转诊服务中心 、中医问诊中心 、影像心电中心 、检验消毒中心 、医护调度中心、健康随访中心 、质控评价中心, 这“十大中心”。 目前在东台直接布点到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如同将市医院开到了镇村,打造出市域“没有围墙的三甲医院”,凭借优质服务留住患者, 年均服务 25 万人次, 住院次均药品费用下降 18.8%, 群众满意度提高到 92.4%。


过去,部分基层医生缺少精准治疗经验, 常出现大处方, 多开药的情况。如今, 集中审方中心覆盖全市所有医疗机构, 包括村医 在内, 全市 2496 名医生每天开出 1.3 万张处方, 都先经该中心电子审核 。合规处方自动通过,存疑处方将被拦截, 由药师人工判断后再进入收费环节,从而保证每张处方合 理无误 。用药更加精准, 2024 年东台市医共体医疗费用同比仅增长 2.2%。


此外, 由东台市人民医院和东台市中医院牵头组织的“百名专家走基层”活动, 安排 100 名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 每月抽出4 天到 24 家镇卫生院坐诊, 镇卫生院安排 100 名骨干医生, 又手把手教乡村医生看病, 这一举措吸引原来“小病大看”的患者陆续回归, 医保费也随之下降, 让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展望前路,东台正锚定目标,全力推动医疗服务的精细化 、智能化升级 。据东台市卫健委主任崔海表示, 未来东台还将运用更多 A I 技术, 用人工智能进一步赋能基层医疗服务 。目的是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在“居民得健康, 医共体得实惠”的美好愿景下, 成为东台最温暖 、最亮眼的民生答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