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 崔宇晴 郝忠诚

海棠花海翻涌“胭脂雪”,惊起了林间踱步的走地鸡;咖啡香气在小屋里氤氲,飘向晨露未晞的菜畦;马背上的人儿还未尽兴,户外大铁锅已经升腾起热气......这不是滤镜里“向往的生活”,而是85后返乡青年梁博正在打造的田园实景。


位于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镇的佳乡田园,就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现代版的“归去来兮”。这里被解锁的每一处,都足以让人发出“原来农场还能这样玩”的惊叹。梁博和他的小伙伴们,正以青年的方式,把“农家乐”的边界不断拓宽,在这片5000亩的土地上“折腾”出无限可能。


金融精英跨界做“三农”

在5000亩土地上“打一场仗”

东昌府区广平镇长大的梁博,人生轨迹如同跳脱的蒙太奇。当过兵、大学学的是舞蹈专业、毕业后从事金融保险行业,曾经为了挑战自我在一个月内完成了100份签单,拿到了20万的报酬,却也累得大病一场,近10年的努力工作让他在聊城市区拥有了自己的店铺,收入颇丰。可内心却总有一个“不安分”的念头蠢蠢欲动。


“老家是农村的,一直对‘三农’这一块儿有很大的一个情怀,很喜欢它的这种感觉。”城市里的钢筋水泥给了梁博光鲜亮丽的生活,但萦绕心头的田园理想从未褪色。在金融行业深耕的十年间,他始终关注农业农村发展,尤其对农产品电商化转型保持着敏锐观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茌平佳乡田园,发现这里的发展理念与他积蓄多年的构想高度契合。于是,在2023年的8月8号,他正式加入了这里,让创意的脑洞开始落地成型。


“大!太大了!”和很多初次来到佳乡田园的游客一样,5000亩的大面积土地同样让梁博感到惊讶。“遇到的难题首先是品牌的如何塑造,如何推广,该怎么做市场调研,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的场景。”梁博称,自己不太喜欢“打没有准备的仗”,在最好的“兴趣老师”指导下,他把遇到的难题一个个解决,很快,佳乡田园里便结出了梁博种下的“果实”。

“工分制”“会员制”“认领一块地”

新点子层出不穷

四月好春光,春种正当时。眼下,在佳乡田园的WoWo农场里,规划好的一块块菜地被撒种、施肥、浇水,等到收获的季节里,一垄垄茄子、土豆、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将被细心采摘,精心打包,送到每一块儿菜地的“主人”手中。


“春节过后,我就把自己关在这里封闭起来进行头脑风暴,思考今年我们应该打造哪些亮点出来。”梁博称,他和小伙伴们一起,为今年的佳乡田园重点打造了三大特色项目:一是新增WoWo农场400亩露天种植,创新推出“认领菜地”体验,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全过程;再是林下散养3000只走地鸡,推出“现抓现炖”特色农家乐;另外还升级了千亩海棠园,形成“春赏花、秋摘果、四季露营”的休闲空间。


梁博的新点子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在筹建WoWo农场的过程中,工人们意外挖出了一口以前生产队埋在此处的“上工钟”,他便将其挂在了农场门前的树上,并想着为农场的经营使用“工分制”,“游客可以在地里耕作赚取那种工分,然后用工分去换取自己在这里吃、住、行、玩的一些需求。”梁博还计划着农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会员制”,让游客在这里有了饮食方面的美好体验感后,成为农场的会员,“一次性下单全年会有22次的产品配送,以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持续成为我们的忠诚粉丝。”梁博说。


以年轻人的方式传播品牌

将游客的想法“搬”进田园

在对佳乡田园的规划里,梁博始终秉持“场景先行”的理念,着力打造沉浸式田园体验空间,让游客吃得开心,玩得也开心。在品牌传播策略上,梁博倾向于年轻人更喜欢的新媒体传播,重点布局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充分利用园区“吃住游学”一体化的资源优势,带领团队持续产出兼具趣味性和传播性的内容。“这里的场景内容比较丰富,有吃的、住的、玩的,能采摘、能团建、能研学、能骑马、能露营,做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都比较好。”梁博说。


梁博称,佳乡田园的客流量目前也在持续增加,加之当前正值踏青季、研学季,游客较往常翻倍增长。“周六周天人数比较多,有时候能达到1000到2000多人,有时候一些大型活动能达到3000到5000人的日客流量”。


坐拥80%绿化覆盖率的佳乡田园,以其鲜花遍地的生态景观、吃住行娱丰富的人文特点也赢得了游客的广泛青睐。在这里,研学的小朋友既能化身“丛林探险家”,在广袤的自然课堂中自由奔跑,又能走进8000平方米的农事体验馆,了解农事文化,体验非遗传承;对于都市“打工人”,园区提供了多层次的解压体验,可以漫步林荫小道,在油菜花田拍照打卡,顺而逗趣一下萌宠乐园的小猪小兔和羊驼,也可以纵马驰骋,体验抓鸡摘菜的农家野趣。从柴火铁锅炖的烟火气,到田园咖啡屋的小资情调,多元化的休闲场景满足了不同客群的个性化需求。


佳乡田园“小梁哥”

打造“济南的西花园”

敬礼的手握过金融合同,舞蹈生的脚尖沾过走地鸡的粪便,如今梁博的“舞台”是这片佳乡田园,他的职业转型,比想象中更“土”、更酷、也更加开心。“以前是主要是按标准去工作,每天都是去找客户、去谈产品。现在我们这里年轻人多,大家的创新意识也挺强,有什么想法我们就可以去实施。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开心,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状态,也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一个佳乡田园有个‘小梁哥’”。


佳乡田园里的很多场景产品,都是由梁博亲自设计,这对于他来说亦是一场“跨界”,但对与这个挑战,梁博并不忧心,“并没有说是很专业地去设计,比如说咱那小院儿,因为以前也经常看到人家那种小院儿很有感觉,就总想有一个自己的这种小院儿,所以就按那种感觉去想,去一点点做,在网上看到比较好的网红打卡点就去复制下来”。


面向未来发展,梁博依旧会在这片5000亩的土地上开放更多的热门项目,他也计划着去打造一个共享的平台,吸引更多农业、文旅、康养及研学教育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加入,通过精准招商与跨界合作,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资源互补、合作共赢。“或许以后过生日的游客在我们这里会享受到田园风格的‘海底捞’式热情服务,我们以后也想着孵化一些文创产品,多方面增加收益。再加上我们这里地理位置好,离济南近,也可以打造成一座‘济南的西花园’......这里的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谈起将来,梁博的想法一个接着一个,从不设限。


农村广阔天地,青年大有可为。一年多的时间里,梁博把“流量思维”嫁接进脚下的土地,重新书写着“面朝黄土”的定义,描绘着乡村的未来。那些在田垄间疯长的海棠花,在林下踱步的“护食将军”,在直播间里被点赞的农家小院,都有那句“反正这里大,有的是地方,有的是可能”的豪言来做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