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已经进入白热化态势,面对我国反制措施,特朗普急了,将底牌彻底亮出来了。

面对当前的形式,特朗普似乎开始发“大招”,将关税上调至245%,并联合70国对华实施"经济围堵"。

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战经过7年的时间,已变为一场关乎国运走向的博弈。中国以战略定力应对霸权执念,用制度优势瓦解零和博弈,正在书写多极化时代的大国博弈新范式。


美国之间要求其他国家站队,"让各国在中美间二选一"。然而,有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中国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0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串联起亚欧大陆。

美国政府突然发现,那个可以任意施加规则的"后院"正在消失。这种战略挫败感,催生了特朗普政府"终极摊牌"的疯狂。

第一、美国将关税从10%逐级加码至25%、50%,直至威胁245%的惩罚性税率,这种经济恐怖主义不仅违反WTO规则,更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根基。美国商会警告,若全面加征25%关税,每个美国家庭年支出将增加2300美元,这无异于经济自杀。

第二、美国要求70国禁止中国设立贸易机构,这种霸权越界行为,实质是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但历史的讽刺在于,当年美国为打破英国贸易垄断而制定的"航海条例",如今正被其用来构建新的经济铁幕。

第三、白宫"中国需要美国市场"的宣言,暴露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惊人无知。当中国连续13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当欧盟、东盟、非洲都成为重要贸易伙伴,美国市场的重要性正在被多元市场所替代。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迅速发出反制措施,从通缉中央情报局特工到暂停波音采购,从稀土出口管制到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显然,这次措施出台后,直接命中了美国“七寸”,特朗普也开始慌了。

我国直接对稀土进行出口管制,这直击美国军工产业链软肋。波音事故频繁,直接要求停飞,这对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可以说是致命打击。这种"点穴式"打击,让华盛顿痛感"脱钩"是双刃剑。

同时,依据《反间谍法》通缉境外特工,依据《出口管制法》实施稀土限制,中国正在构建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战略博弈提供制度保障。在RCEP框架内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一带一路"拓展新兴市场,中国正在用开放姿态瓦解美国的围堵企图。


最近,李成钢接任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堪称应对贸易战升级的"关键落子"。这位深耕反倾销领域二十余载的资深外交官,履历中镌刻着中国入世谈判的艰辛与智慧。

李成钢曾主导多起WTO争端解决案件,深知国际贸易规则的运用之道。在关税数字战中,专业团队能精准计算反制清单的边际效应,在"对等反制"原则下争取最大战略空间。

面对美国"极限施压-突然撤军"的谈判套路,新任代表团队将更注重节奏把控,避免陷入"边打边谈"的消耗战,转而构建"以打促谈"的新模式。作为商务部条法司原司长,李成钢具备强大的跨部门协调能力。在贸易战涉及外交、安全、产业等多领域的背景下,这种协调能力将成为战略执行的关键。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的"终极摊牌",实则是单极霸权思维的回光返照。当全球GDP增量三分之二来自新兴市场,当数字货币挑战美元霸权,当气候变化要求全球共治,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正在被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取代。中国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数字经济合作、绿色"一带一路"等领域,中国正在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当美国沉迷于"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怀旧叙事时,中国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视野,书写着21世纪的大国崛起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