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Avia网站的一则报道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4月15日午时,一架美军C-17A军用运输机从荷兰沃尔克尔空军基地起飞,这座基地不仅是美军在欧洲的重要驻点,更存有大约15枚美国B61-3/4核弹。此次飞行目的地直指美国新墨西哥州科特兰空军基地——一个靠近美国最大核武库之一的战略要地。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与分析人士纷纷猜测,美军此次C-17A飞行任务是否与核武器运输有关?
核弹撤离:战术调整还是战略收缩?
专家们的解读为这一猜测增添了更多分量。他们认为,美国已经开始从欧洲撤出核弹,这一举动绝非偶然。部署在北约欧洲基地的B61-12核弹,以其高达50千吨的威力与7-10米的圆形概率偏差,展现了其惊人的杀伤精度。美军将如此高精度的核武器从欧洲撤离,无疑是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对战术武库进行的一次重大更新。
这一决策背后,是美国对全球战略布局的深刻反思与调整。长期以来,美国在欧洲驻军众多,尤其是在欧洲各个国家拥有约80,000名驻军,这些驻军不仅是对欧洲安全的承诺,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支点。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其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今年2月20日,特朗普上任之初,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就曾表示,美国正考虑从欧洲撤出大部分美军,将战略重心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和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这一表态,为后续的撤军行动埋下了伏笔。
撤军传闻成真:波兰基地的空荡与核弹的远行
随后,关于美国从欧洲撤军的消息不绝于耳。4月9日凌晨的天空新闻网报道称,美军不仅要从欧洲撤军,而且规模高达10000多人。希腊pentapostagma网站的报道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消息,美国计划从欧洲的波兰和罗马尼亚两个国家撤回10,000余名士兵。这一撤军计划,无疑是对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直接体现。随着美国在欧洲驻军的减少,美国可以为其他优先事项节省资源,例如开发新武器系统以及将战略权重转移到亚洲。
4月8日,Avia网站的报道更是为这一撤军计划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美国欧洲和非洲司令部指挥官克里斯托弗·多纳胡将军宣布从波兰Yasenka基地撤军的决定,美军和军事装备将很快离开这一战略要地。而如今,美军还从荷兰沃尔克尔空军基地撤离核弹,这一系列举动更加坐实了美国撤军的意图。
欧洲安全:核保护伞下的脆弱与挑战
美国从欧洲撤军以及撤走核弹的举动,无疑将对欧洲多个国家造成深远影响。4月2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法新社报道称,如果美国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欧盟将几乎不可能替代美国的核能力。北约秘书长吕特也承认,欧洲没有美国提供“核保护伞”的替代方案。这一现实,无疑让欧洲国家在安全问题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华盛顿邮报》援引外交官的话报道指出,如果美国在欧洲缩减驻军,北约国家将需要最少5-10年和大量的资金才能弥补军力。这一时间跨度与资金投入,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失去美国这一强大盟友的支持后,欧洲国家将不得不更加依赖自身的军事力量来维护地区安全。
核武更新:B61-13的阴影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此次撤走核弹也可能是其更新核武器库计划的一部分。毕竟,美国现在正积极研制新型B61-13核弹,该型核弹将采用先进的制导系统,爆炸当量高达360千吨,可以被部署在最新的B-21隐形轰炸机上。这一新型核弹的研制与部署,无疑将进一步提升美国的核威慑能力。然而,这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核政策产生了更多的担忧与疑虑。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