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安全标准迈入“零容忍”时代。

安全标准再升级!

与2020年版标准相比,新规在热扩散控制、机械防护、快充耐久性等核心领域进行了系统性升级,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安全监管从“被动防御” 转向“主动阻断”的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际主要市场相比,中国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欧盟现行标准(如 UN R100)仅要求电池热失控后提供10分钟报警时间,而美国 UL 9540 标准则聚焦于储能系统的火灾防控,未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出“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要求。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新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热扩散测试的颠覆性变革是此次修订的核心。原标准要求电池系统在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提供逃生时间。而新规则直接将安全目标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的强制要求。这一调整意味着电池系统必须从设计源头消除热失控风险。

新增的底部撞击测试则针对我国复杂路况下的实际需求。标准要求电池包在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连续撞击3次后,需满足无泄漏、外壳不破裂、不起火或爆炸的要求,同时确保绝缘电阻达标。这一测试模拟了车辆行驶中可能遇到的底盘剐蹭、路面异物冲击等场景,填补了原有标准在底部防护评估方面的空白。

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的引入回应了快速充电技术普及带来的新挑战。标准规定电池需先完成300次快充循环(SOC 区间20%-80%),之后再进行外部短路测试,且整个过程必须不起火、不爆炸。这一要求将倒逼企业优化电池材料体系,例如采用更耐高温的隔膜、硅基负极等前沿技术,以应对高频充放电对电池稳定性的影响。

对行业的影响:加快技术升级与市场洗牌

新规的实施将对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格局重塑。

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因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其商业化进程将会加速。同时,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精准预警和控制能力也将成为研发重点,以满足更严格的报警和热扩散控制要求。

市场竞争方面,头部企业的技术储备优势凸显,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在热失控防护、底部防护结构等领域形成专利壁垒,而二线电池企业可能面临技术升级压力,部分技术实力薄弱的企业或将被淘汰。

有消息称,二线电池企业改造成本超5亿元,行业集中度或提升至CR3(集中度)≥80%,预计2027年整改大限前,30%产能面临关停。

此外,供应链协同也面临挑战,新规实施后电池包结构设计与整车热管理系统将深度协同,车企与电池供应商需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可见,新规实施后,电动汽车自燃风险将大幅降低,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任度有望增强,进一步推动市场渗透率提升。

2026年7月1日起实施!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来了

2025年4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本次修订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发布,弹匣电池再升级

4月12日,广汽科技日暨广汽智能化安全峰会在广州召开,以"安全"为核心主题并正式发布"星灵安全守护体系"。

埃安在电芯本征安全的基础上,再为用户多设一道保险,即弹匣电池的被动安全防护系统。埃安将电池包划分为多个独立舱体,舱间填充隔热与吸热材料。当单颗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热量可被迅速锁定并降温,阻断连锁反应。同时在电气设计上,埃安通过全链路防护,确保热失控时,电池包不会短路,也不会因电气系统失效而进一步扩大风险。此外,埃安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具备全天候监控功能,实时监控车辆运行、充电及停放状态,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南都电源783Ah超大容量固态电池重磅发布

4月10日,南都电源重磅发布783Ah超大容量储能固态电池。这是继成功研制30Ah全固态电池后,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南都研发团队通过“柔性两相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多层异质复合结构设计”及“电解质原位成膜”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了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的跨越式提升。



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产品“光启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产业化落地

4月10日,在“2025上汽之夜”上,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正式宣布:上汽旗下首款全固态电池产品“光启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产业化落地,并应用于量产车型。

据上汽官方披露,“光启电池”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质量能量密度>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820Wh/L,单体容量达75Ah以上。



392Ah&415Wh/L,瑞浦兰钧发布6.26MWh储能电池仓

4月10日,在第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瑞浦兰钧发布392Ah储能电芯及Powtrix 3.0版6.26MWh储能电池仓。

392Ah储能电芯能量密度达415Wh/L,设计可靠性高,沿用300+系列的成熟电化学体系,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的高效开发和性能可靠,可实现12000次长循环寿命以及95%高能量效率。同时,392Ah电芯尺寸与300+系列相近,产线及工艺兼容性强,可高优率、短周期地实现大规模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五菱神炼电池4.0发布

4月7日,五菱汽车举办“2025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进化日”。会上,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总经理刘昌业宣布,为满足用户进一步对电池安全智能化的追求,五菱正式发布神炼电池4.0。

神炼电池4.0在主流800V、CTB技术之上,还创新开发了智能无线BMS技术,AI能量管理和智能温控技术。首创3D多面立体热管理,冷却效率提升2.6倍。支持6C超充能力,充电七分钟补电50%。此外,五菱通过材料制备工艺的创新,攻克了高性能锰酸锂材料的应用难点,结合独创的高安全结合设计和创新体系的复配技术,最终研发出了全球首款6C高锰电池“神炼电池 M”,整车纯电续航可超1000公里。



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发布

近日,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安徽省阜阳市发布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正式在商用车上应用。

该方案针对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海星K150”“海星K210”“海星K280”和“海星K350”四款产品型号。前两款产品专为短倒运输场景设计,后两款产品则精准定位于物流运输领域的技术需求。该方案所用电芯能量密度突破165Wh/kg,能在20—25分钟快速完成100%充电,且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仍能超过8000次,电池剩余电量测算精度能精准至2%以内,结合零下40℃至45℃宽温域稳定放电的性能优势,有效降低电池能量损耗,大幅提升电量利用率,为商用车提供全天候可靠支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