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夯实团组织基层建设,拓宽联系青年路径,乐山共青团特搭建工作交流平台专栏,进一步坚定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新篇章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和团团一起回顾一周动态

走进工作亮点和特色风采吧~


各县(市、区)特色亮点

团沙湾区委

沙湾区“沫若夜校”结合青年兴趣爱好,让大家在学习新技能之外,培养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能力。一是干部关怀到边到角。按需办校开课,结合广大青年兴趣爱好,开设书法、绘画、中国舞、文学等9门课程,每月组织全区3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至少上1-2节课,在“八小时外”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持续充电赋能。二是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由沙湾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团沙湾区委具体负责,指导9个班级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课程安排、人员管理等制度,充分发挥青年的创意和热情,满足多样化需求。三是青年活动有声有色。以“沫若夜校”为起点,组织191名青年在多元课程中锻炼一技之长、强健身心体魄、共同学习进步,同步邀请社会各界有共同爱好的有为青年共同参与。



团金口河区委

团金口河区委、区少工委、区教育局联合各校开展“红领巾讲解员”面试活动,共29名少先队员参与。一是广泛动员,科学组织,选拔讲解“主力军”。活动以“团委统一发动、队员自主报名、家长热心参与、教师组织引导”的机制,吸引优秀少先队员报名参加。通过脱稿演讲、现场问答、才艺展示等环节,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高、表达能力强、热爱宣讲工作的“红领巾讲解员”。二是紧扣主题,专业培训,练就讲解“真功夫”。紧扣时代命题,结合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通过集中培训、示范讲解和交流互动等方式,组织思政教育、党史知识、形体训练、语言表达等课程,帮助讲解员们练就“真功夫”,为后续的宣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实践锻炼,动态管理,激发队伍“新活力”。为确保红领巾讲解员队伍的持续发展,按照“选育结合、提质扩面”的原则,团金口河区委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讲解员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组织讲解员参与红色教育基地讲解、校园主题活动宣讲等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团峨眉山市委

团峨眉山市委引领“小杜鹃”青年志愿者展现赛会志愿服务“青春范”。一是建好“青”队伍,把“招牌”亮起来。采用团组织、学校、社会公益组织、青年志愿者“四位一体”工作模式,不断拓宽“小杜鹃”招募储备渠道,确保青年志愿者素质过硬、稳定可靠。二是提升“青”服务,把“底气”强起来。健全岗前训、赛会学、项目炼培育机制,开展礼仪和政务接待、沟通技巧和急救技能等培训,切实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赛会“需求有人帮、问题有人办、遇事有人管”。三是唱响“青”声音,把“互动”火起来。亮化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设计专属“Logo”,推广“小杜鹃”IP形象。同时建立健全青年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褒奖体系,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激励更多的青年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目前,峨眉山市共有注册青年志愿服务队638支,为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绿茶大会等多项大型赛会提供赛事检录、赛场引导等高质量志愿服务。



团夹江县委

团夹江县委创新运用“青耘中国”助农平台,举办“橘香满园·青春助农”主题直播活动。活动以“政府引导+青年参与+科技支撑”三位一体模式,累计实现5.2万人次观看量,探索出“小屏幕驱动大产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创新打造全链条助农模式。一是多维联动聚合力。建立“团委牵头+乡镇协同+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工作机制,整合吴场镇人民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及本地电商企业资源。组建专业直播团队深入千亩柑橘基地,运用无人机全景航拍、微距镜头特写等可视化手段,全景展现生态种植场景。二是数字技术强赋能。创新打造“云上柑橘园”沉浸式体验,通过5G移动直播技术,观众可实时跟随果农进行采摘分拣,支持消费者查看果园实景,建立可视化溯源体系。三是构建电商支撑体系。通过与夹江县电商协会达成直播合作,建立稳定电商渠道,并启动“乡村主播孵化计划”,后续将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进行直播技能培训。



团沐川县委

团沐川县委联合中国电信沐川分公司开展“青年夜校”DeepSeek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会,吸引沐川县30余名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一是精准需求导向。通过问卷调研、座谈访问等方式,收集青年干部在智能办公、公文写作等领域痛点问题8类,针对性设计“智能公文撰写”“会议纪要生成”“多源信息整合”三大实训模块。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构建“1+2+N”教学体系,即1个核心平台:依托DeepSeek智能系统搭建实训环境;1类教学资源:青年工作中典型案例汇总;N种场景应用:模拟公文处理、会议纪要生成等多种高频工作场景。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训前统计-训中答疑-训后回访”闭环模式,保障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以青年实际需求为导向,持续丰富“青年夜校”课程种类,为青年成长充电赋能。



团峨边彝族自治县委

团峨边县委创新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三链协同”工作体系,以机制链强基、服务链增效、成长链赋能,打造“阿依蒙格·童伴同行”特色品牌。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专项活动95场次,服务儿童超1000人次。一是构建“统筹+联动”机制链。建立党政主导的“1+3+N”协同机制,由团峨边县委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妇联配合组建专项工作组,在沙坪镇4个社区、新林镇茗新村等重点区域建设“童伴之家”服务阵地。创新“三单制”管理模式(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通过部门联席会商、资源动态调配、项目精准落地,形成“阵地联建、活动联办、问题联治”的协同工作格局。二是打造“常态+精准”服务链。构建“4:30成长驿站”服务体系,组织52支志愿服务队伍每周一至周四驻点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配套“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定制化服务,有效解决课后托管、法律援助等实际问题,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三是创新“法治+成长”赋能链。创立“阶梯式”教育培育体系,通过“1+N”课业辅导机制开展作业批改、难点解析等全流程服务;打造“法治小课堂”“非遗传承”等特色课程。



编 辑:廖 珍、邓 颖

一审一校:李蒙希、段 蕊

二审二校:杜寿松、房靖翔

三审三校:唐龙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