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上再次出现了“北六代”的高清试飞照片。截止到目前,无论是“北六代”还是“南六代”,不仅进行了多次试飞,而且还流出了不少的高清试飞视频和照片。不过,现在却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那就是中国六代机,一定会抢在美国六代机之前服役。
不过,对于中国的两款第六代战斗机,只求比美国6代机更快服役,显然并不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无论是兰姆达翼型、DSI进气道、还是机背进气,实际上很早之前就有相应的机型在测试这些技术。只不过,因为包括技术不成熟在内的各种原因,并没有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而第六代战斗机,不仅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款全新的机型,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来说,都是一款全新的机型。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及无人机在现代空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相较于外部的气动布局,中国两款6代机内部更是搭载了大量跨时代的新技术和新装备。
对于中国来说,求“快”并不是六代机项目最重要的目标,求“稳”求“全”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的外部形势,并不需要中国的6款六代机过于求“快”。一方面,是美国的第六代隐身战斗机项目进度,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的两个六代机项目。我们目前在第六代战斗机发展领域,还没有面临着“不快不行”的局面。
另一方面,是目前中国在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领域,已经形成了足够的优势。歼-20隐身战斗机在作战性能方面,已经足以压制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和F-35隐身战斗机。同时,不仅中国空军要装备歼-35A隐身战斗机,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也要装备歼-35隐身舰载机。
说白了,就是目前在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领域,我们的实力足以支撑自家的2个六代机项目“求稳求全不求快”。
而从中国空中力量本身的发展角度上来看,咱们也还需要花费一部分时间把“历史欠账”问题给解决掉。目前歼-7战斗机还没退役干净,部分早中期的歼-8系列战斗机,甚至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自己组装生产的歼-11A战斗机,都是需要进行替换的。
拿什么进行替换?总不至于用第六代隐身战斗机进行替换吧?还是需要用歼-16、歼-20、歼-35这些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来替换。
参照歼-20隐身战斗机当年的进度,中国的2款第六代隐身战斗机,应该在2030年前后,开始少批量装备部队,用于编写相应的训练/使用大纲,以及为进一步的性能完善和型号迭代做准备。
到那个时候,中国战斗机的整体组成结构中,应该已经完成了对第三代战斗机,以及部分早期型第四代战斗机的退役和替换工作。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足够先进/完善的现代战斗机作战体系,对美国空中力量构建出成体系的作战优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