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考研都是一个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就像今年有不少考生曝光了他们所在的学校存在压分或者是低分录取,高分却不录取的问题,这肯定就会让下一届的考生在报考这些院校的时候会犯一些嘀咕。当然有一些情况可能不怪院校,就比如同样这么低的分数,为啥有人被录取?
原因就是他们所属的方向不一样,导师可能提前就看上了那个同学,但是有的学校那真的是一视同仁,平等地压分,压到最后才明白玩过火了,学生的心也被辜负了。
师范院校“玩脱了”,3轮调剂还没招满人,考生:咋不接着压分了呢
如果说各大院校考研的人数有一个比例的话,其实每一年文科生考研的热度往往要比理工科更高,因为理工科的学生似乎没有什么好怕的,无论考不考研影响找工作,社会上总是有充足的岗位,但文科生不一样,尤其是师范生。
大家或许还听过两三年前有师范院校的录取分数竟然比清华北大的某些冷门专业还要高,就算这样,家长们还是让家里的女孩子去报考,这就导致了现在高校缩编之后,不少师范生只能读研来求后路。
可是在东北的某一所师范大学,今年的一些行为却被考生们频频吐槽,估计是有不少考生今年报考了这所大学,满怀希望以为这所大学在师范学院内的地位,虽然说不低,但是也没有那么抢手,但谁知道自己的分数出来了之后都不敢相信。
分数怎么能被压得这么低呢?这种情况应该是今年普遍存在的,导致不少一志愿的考生没有办法上岸,也没有办法调剂到其他的学校,大家对此心有怨言,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学校本身也在经受着一些代价。
最近4月份学校又发了第三轮调剂系统开放的通知,简直是让学生们也没有想到,一般来讲,很多热门院校压根是不会有调剂名额的,可这所院校不仅有,而且三轮了,学校的空档还是没有填满。
有的同学就发出了天道好轮回的吐槽,说还以为你多抢手呢,有本事明年接着压分儿。但是这一点或许让大家感到很奇怪,一所学校怎么能在三轮调剂之后还是没有人来呢?仅仅就是因为压分嘛。
再挑剔的学校也不可能让自己的生源量不足,这其中肯定有其他的原因
经过当地的学生的一些解释,大家才发现其实今年是学校也有苦衷,和考生同时都承担了一定的代价。听专业课老师们解释才知道今年第一年他们进行统考,卷子是省内的老师批的,并不是学校的老师批,好多老师第一次批卷子。
下手没经验,没轻没重的,导致学校的某一个专业,竟然全部都没过线。所以让大家诟病最深的其实并不是这所学校老师的本心,可以说没有任何院校是不想让自己招生的,肯定是其中出了什么岔子。
不过经过这一年的试炼,估计第二年老师们批卷的时候也有一个松紧了,但是这对考生来说又何尝不是无妄之灾呢,老师是第一次批卷子,他们还有第二次机会,有无数次可以试错的机会。
但是考生们可能就这一年的时间想着一战上岸,如果上不了岸就只能找工作了,年龄也就错过了一年。像很多地区招历史的院校可能就那么几所。而很多院校以前都是自命题,突然改成统考命题了,就会给人一种难以适应的感觉。
遇到这种第一年出现变动的院校,胆子大的可以报考试一试,但是也要明白风险很高,要投入的成本很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