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507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忽如一夜春风来,“非遗产业”成为全国热词。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早先很长时期里,非遗更多停留于历史文化传承的范畴,如今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国潮消费的升温,以“非遗+”融合赋能打开消费新场景逐渐成为一大文旅现象。
清明节期间,曲江新区非遗及“非遗+”元素几乎无处不在:西安城墙景区推出非遗主题展览;白鹿仓景区非遗传统舞蹈展演活动;围绕皮影制作、非遗手作等展开的亲子主题活动尤为丰富……
包括长安灯会,也是曲江新区探索“非遗+”的代表作之一。灯会所在的三大景区,春节期间实现营收3704.47万元,其中蕴含的“非遗+旅游”“非遗+科技”等融合生态,曾一度引发舆论广泛讨论。
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同时依托西安科技资源富集与中国向西开放门户的优势,为“非遗+”提供了广阔的融合发展场景,来曲江做非遗产业大有可为!
01
“非遗+”大火
天元鼎升起,呼麦声犹如远古兽音让人直呼“头皮发麻”;伴着贵州侗族大歌深入灵魂的吟唱,哪吒从宝莲中缓缓睁眼……当你坐观电影《哪吒2》时,大抵还没注意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神仙外挂”——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内容。如今,它们不再是“深藏闺中”的“活化石”,而是通过“非遗+”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个新概念,“非遗+”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产业、技术、生活场景等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旨在通过多元化的结合形式激活非遗的当代价值,实现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诸如“非遗+文创”“非遗+电影”“非遗+科技”“非遗+旅游”等。
《2025抖音春节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期间,抖音电商非遗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33.7%,购买非遗好物的消费者同比增长33.9%,非遗在架商品数同比增长115%。
而无论《哪吒2》电影中非遗元素所营造的“高级感”,还是电商平台数据高涨背后的逻辑,均一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所提到的,非遗可以“被不断再创造”。
近年来,全国上下围绕“非遗+”场景的搭建成为一大热点,相关模式的日趋成熟,一方面实现了创新传承,一方面又实实在在的打开了新消费场景。
譬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全区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将近1万家,从业人员超6万人,产值逾70亿元,建盏已然成为建阳一区的富民产业和特色产业;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依托丰富的禹羌文化资源推出的“大禹祭祀” “羌历新年” “沙朗节”等十余种民俗文化节庆品牌,每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
聚焦西安曲江新区,2025年长安灯会不但国内瞩目,且一举走出国门,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央媒聚焦,可以说是“非遗+旅游”“非遗+出海”层面较为前沿的探索。
02
曲江探索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新春假期,曲江新区就好戏连连,过了个烟火气十足的“非遗”版春节。
其间,长安书院、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大明宫遗址公园、兴庆宫公园、大唐芙蓉园、白鹿原白鹿仓景区一如往日,沉浸在欢乐氛围中,花灯、剪纸、皮影、秦腔等陕西非遗表演满满,吸引游客与市民前来打卡体验。“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大唐芙蓉园活动会场,来自全国97个各具特色的非遗体验展位也是琳琅满目。
如今行走在曲江新区的街道、景区当中,稍不注意,你可能就会与非遗艺术撞个满怀。曲江新区是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具备天然的非遗文化资源优势及流量,“非遗+”探索案例在曲江新区其实已悄然发生过无数次。可以说,已经逐渐搭建起一个“非遗大舞台”。
一如曲江新区“文旅+”的打法,在此基础上,曲江新区早已将非遗行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跨界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包括通过文旅融合、科技赋能、产业联动与国际化推广等手段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定程度上,也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交了一份独特的“曲江答卷”。
除了传统的非遗老字号,鼓乐、皮影、剪纸、秦腔等非遗艺术的日常创新表现之外,“非遗+街区”层面,打造出百年易俗社非遗特色示范街区、白鹿仓·滋水非遗大集街区等西安独具非遗标签的“网红打卡点”; “非遗+文创”层面,“ 绒馍馍 ”“塔宝”等结合非遗性质的文创产品讨论度、销售量极高; “非遗+演出”层面,东仓鼓乐等非遗表演艺术结合“黑科技”力量在景区大放异彩; “非遗+出海”层面,长安灯会与中亚五国联合举办点灯活动,走出国门举办了“美国洛杉矶长安灯会”。
03
更多新可能
当下,中国非遗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非遗行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以及消费者年轻化等特征显现的背景下,“非遗+”衍生产品的打造逻辑,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其一,注重数字化与现代化转型。让非遗“活下去”并“火起来”,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不仅对保护传承非遗有益,亦是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有数字藏品、动画呈现等运用,但在借助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加强体验与互动的场景还有待开发。
其二,注重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非遗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与交流将成为重要趋势。国家战略层面支持非遗文化走向国际化,相关的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文化节等活动也应接不暇,结合打造符合出海的国际化品牌、联合外界创新产品、举办相关活动等方面,还有诸多可能。
其三,注重全产业链的协同与打造。目前部分传统非遗企业正通过创新和现代化转型,以增加领域内的市场占有率,新兴企业和品牌亦欲通过跨界合作和营销创新,寻找自身路径。但本质上,“非遗+”正值蓝海,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搭建各领域内全产业链条层面大有可为。
在此之前,诸如沉浸式旅游生态、互动体验机制、数字赋能经验、创新要素齐全等优势下,曲江新区所打造的文旅产品消费市场可观,这点在“文旅+”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印证,做大“非遗+”,曲江拥有天然的优势与经验,同时依托西安的科技资源和向西开放优势,来曲江做“非遗+”大有可为!
编辑:尔尔
校对:蔷薇
初审:王磊
终审:文静
西安曲江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