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安徽法治报》4版
原标题
让强制报告制度落实落地
五河县检察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网
本报通讯员 郭晨曦 石莲子
近年来,五河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部署要求,聚焦机制完善、责任压实、宣传覆盖和督导闭环,推动强制报告制度从“政策文件”转化为“治理效能”。3月31日,由该院牵头制定的《五河县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正式施行,联合教育、公安、卫健等12个部门构建协同共治格局,并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全县平安建设考核体系,为未成年人保护注入法治动能。
建章立制,构建责任闭环。针对强制报告责任主体分散、执行标准模糊等问题,五河县检察院主动发挥牵头作用,联合12个部门出台《实施细则》,细化9类强制报告情形、明确15项操作流程,建立“线索发现—快速响应—联动处置—跟踪问效”全链条机制。通过将履职情况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对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等重点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压实主体责任。
靶向赋能,提升履职精度。聚焦医务人员、教师等高风险接触群体,开展“场景化”培训。2024年7月,该院未检部门在县中医院举办专题培训,通过剖析“未成年人异常妊娠未报告”典型案例,指导医护人员识别隐蔽性侵害线索。此外,未检部门还多次前往城乡各医院开展此类专题培训,覆盖全县800余名医务工作者。同步联合教育部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宣传强制报告制度,提升教职员工以及家长对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情形的敏感度。
动态监督,强化制度刚性。建立“检察建议+专项治理”双轨机制,针对宾馆违规接待未成年人、医疗机构未落实身份核验等问题,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5份,推动开展行业清查4次,整改隐患点位17处。共对4家医院6名医生作出警告处分并罚款共计9.7万元,对11家宾馆作出警告、停业整顿等处理并罚款共计11万余元,制度执行成效显著。
技术赋能,畅通报告路径。引入“一键报警平台”,依托数字化技术,优化传统报告流程,拓宽报告渠道,使学校、医院等强制报告义务主体在发现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或面临危险时,能够通过一键报警功能快速上报,确保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处置。该报告方式已在全县中小学、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推介使用,并成功助力侦破两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有效提升案件发现的及时性和处置效率。
全域宣传,激活社会共治。构建“多维联动+精准触达”宣传体系,推动强制报告制度深入基层。2025年,五河县检察院依托“五心未你”未检品牌,联合县教育局、团县委、乡镇工作人员,一同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普法活动10余场,通过微视频、微动漫等方式,向师生、家长普及强制报告义务,覆盖人群超3000人次,推动形成“全民关注、主动报告”的社会氛围。
据了解,五河县检察院将以《实施细则》施行为契机,探索建立强制报告奖励基金、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预警模式,持续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为构建更高水平平安蚌埠提供基层实践样本。
第8607期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终审丨任小玲 二审 丨吴荧
来源丨安徽法治报
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