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25年国际棋联女子世锦赛对抗赛在重庆落下帷幕。卫冕冠军居文君在第九局执白弈和谭中怡,以6.5比2.5的总比分提前三轮实现五连冠,成为中国首位在女子国际象棋世锦赛上连夺五次棋后头衔的棋手。这一成就,为中国国际象棋运动树立了崭新的里程碑。


历史性突破:超越前辈,续写传奇

纵观中国女子国际象棋的发展历程,此前的谢军、侯逸凡都曾四度加冕棋后,已被誉为“一代传奇”。而现年34岁的居文君,在本届棋后战中凭借稳定的心态和精准的布局,将自己对棋艺的思考和积淀发挥到极致,一举将连冠纪录提升至“五连冠”。

今年年初,居文君刚在纽约国际棋联快棋和超快棋锦标赛上力克队友雷挺婕,成为中国首位超快棋世界冠军,达成慢棋、快棋、超快棋“三冠”大满贯。短短数月后,她又在面对昔日“老对手”谭中怡时,以9局6.5比2.5的绝对优势成功卫冕。赛后,她表现得依旧低调:“尽量专注对局,不去想比分,沉浸于棋盘之中。”但她的五连冠壮举,足以证明中国女子国象在世界舞台上依旧保持旺盛竞争力。


从“抢分大战”到“心态博弈”

从上海赛区转战到重庆,居文君在上半程便已奠定4比2的领先优势。下半程的较量中,她又在第八局执黑获胜,将比分扩大到6比2,提前握有四个赛点。第九局,谭中怡虽全力尝试复杂变招,但始终难以突破,最终只能接受和棋,居文君顺势提前三轮卫冕成功。

细观整场对抗,不难发现两位世界顶尖棋手之间,除了技术和体力,还有长考与速战之间的“时间管理哲学”之争:居文君往往在关键布局处稳扎稳打、投入充分思考;谭中怡则倾向于在战术层面制造复杂局面,试图在混沌中觅得良机。然而面对居文君在对局后半程的高水平把控和精准计算,谭中怡几次主动求变均未收到理想效果,最终只能接受对手第五次加冕“棋后”。

体教融合的成功缩影

比成绩更值得关注的,是居文君背后所体现的中国智力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她从小学起在上海普陀区接受“体教融合”教育的经历。普陀区通过江宁学校、武宁路小学等国际象棋传统特色校,辅以社会力量合作办训,为后备人才提供系统化、多层次的成长通道。

小学兴趣启蒙:在江宁学校,她初次接触国象,并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多元化加固:在武宁路小学的“五棋一牌”课程体系下,她持续得到精英训练和专业化指导;社会协同进阶:普陀棋院、棋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办训机构输送教练和比赛资源,让她有机会在更高水平赛事中锤炼技艺。

从“一校一品”到“体教融合”再到“社会协同”,居文君一路攀登的历程,也是上海乃至全国在智力运动人才培养上不断探索、加大投入的佐证。

五连冠背后:智力运动与青少年教育的“共振”

居文君的五连冠不仅对中国国际象棋意义非凡,更在于其所释放的社会价值:其一,在国际象棋这样需要高强度逻辑思维与心理韧性的项目上,五连冠的含金量极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棋手的卓越实力与可持续竞争力;其二,她的成功印证了上海“健康第一”的青少年教育理念与体教融合政策。正如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所言,“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体教融合,从基层普及到专业培养,让更多孩子在智力与品格的养成中受益。”其三,这个新的里程碑也成为激励下一代棋手的旗帜。中国女子国象拥有深厚“集体优势”,多位年轻棋手正在崛起。居文君用五连冠证明,国象的巅峰仍有“无限可能”。

厚积薄发,传奇仍在书写

纵观国际棋联历史,能完成五次以上卫冕的棋后凤毛麟角。如今,居文君的名字已与维拉·明契克、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玛雅·齐布尔达尼泽等传奇棋手并列,并成为亚洲首位跻身该行列者。

从2018年首次击败谭中怡夺冠,到今天第五次坐上棋后宝座,居文君“一人五冠”的成就背后,是对青春与时光的巨大投入,更是一场延续多年的“冷静与拼搏”之战。更让人期待的是,她依旧有机会向更高的纪录发起冲击。

在世界棋坛,女子国际象棋正不断突破。中国军团的竞争力不仅源自顶尖棋手间的较量,更有背后系统完善的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从江宁学校、武宁路小学的教学实践到普陀区“体教融合+社会办训”的深度探索,都为中国智力运动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新的历史时刻,新的五连冠。“棋后”居文君已成为一道闪亮的坐标,也预示着中国女子国象站上了新的台阶。她的传奇还在继续,或许也正呼唤更多后来者,让中国国际象棋在世界赛场上不断超越,再攀高峰。正如居文君自己所说:“只要沉浸在棋局里,一切皆有可能。”

原标题:《五连冠!居文君再次改写中国国际象棋历史!看体教融合如何塑造“国象传奇”》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