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2015年4月,一封辞职信在网络疯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让当时的中学老师顾少强一夜爆火。
个性化的表达,也让顾少强从辞职那一天起,就饱受争议,被无数人打量和审视。有人欣赏她的洒脱和大气,尤其是在“内卷”和“牛马”成为高频词汇的当下,这10个字依然被不断提起。但也不乏有人至始至终都带着偏见和质疑。当10年后回到河南,她当年出发的地方时,许多人都在问:顾少强后悔了吗?
这个问题本身并不友好,好像顾少强做的是一件多么离经叛道的事。在我看来,顾少强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这甚至就是一个伪命题。首先我们要相信这是一个成年人的选择,其次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
10年中,顾少强去过成都、重庆、杭州、绍兴等地,还有乌镇、南浔古镇、街子古镇,住过8人间的青旅,最后在四川青城山下的一个古镇定居,开了客栈,当了老板,同时还收获了爱情,生下了孩子……她没有大富大贵,但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算起来,顾少强看世界的时间不过短短三个月,这似乎成了她一个形象污点,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很多人都在质疑:你不是想走就走,要去看世界吗?怎么中国都没走出,就停了呢?其实这正是顾少强的可贵之处。所谓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不被生活禁固,不被他人的观念绑架,遵循自己的内心,随时出发,随时停止,接受一切结果,正是自由的本意。
还有一种偏见是,按照世俗的标准,顾少强的人生是失败的,她当年的决定是盲目。评论区里,有人担心她是否有住房,有人担心她是否交了社保,快到退休年龄,老了会很惨……
说实话,看到这些评论,我感到很悲哀。我们似乎对成功的定义未免太过狭隘,对生活和本命的本质,总是用一种极其世俗和单一的标准来衡量。除了房子、收入、社保之外,丰富的人生阅历,自由奔放的灵魂,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顾少强对抗平庸、对抗模式化生活的宣言。人生有轨道和旷野,无所谓对错,顾少强坚定地走向旷野,拥抱未知和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丰富多彩的人生选择,既便我们做不到,也要懂得欣赏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