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一部好莱坞制作的《芭比》凭借其宏大叙事和独特视角,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掀起了一场关于女性议题的热烈讨论风暴。
与此同时,在国内电影市场,一部名为《好东西》的影片悄然上映,它没有好莱坞式的华丽特效与夸张表达,而是以一种极为贴近生活的平实姿态,细腻且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女性自己的故事。
这部电影播出一年后,目前豆瓣评分仍有9.0的高分,可却引起了一场男女大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好东西”等于女子的东西
《好东西》这个片名,乍一听,就跟咱日常生活里随口说的话一样,感觉普普通通,没什么特别之处。
但只要你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这里面的含义深着呢。
把 “好东西” 这三个字拆开来看,可不就是 “女子东西” 嘛。
就这简单的拆解,就如同给咱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透过这扇窗,女性那丰富多彩、多元复杂的面貌便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电影当中,“女子” 不再是一个抽象、单一、扁平的符号概念,而是通过王铁梅、王茉莉、小叶等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角色,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们各自的故事,分别在家庭、职场、社会这些不同的场景里徐徐展开。
每一个角色所经历的,都是独一无二、只属于她们自己的挑战与经历,这些不同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女性群体那缤纷多彩、丰富无比的生命叙事。
就拿王铁梅来说吧,她身兼数职,每一个身份背后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压力。
作为一位单亲妈妈,她独自挑起了抚养女儿的大梁。
在经济方面,家庭的各项开支,从日常的柴米油盐,到女儿的学费、书本费等等,全都要靠她一个人努力打拼去赚取。
在职场上,她更是丝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因为性别歧视这一无形却又强大的枷锁,始终紧紧地束缚着她,不公平的待遇也时不时地找上门来。
然而即便如此,她依旧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在职场的荆棘丛中艰难前行。
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位内容创作者,在忙碌一天之后,她会静下心来,拿起笔,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她的这些经历,实实在在地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身份所蕴含的那种复杂性与多样性。
再看电影的英文片名 “HerStory”,它与我们常见的 “History” 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巧妙的呼应关系。
大家都知道,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历史的书写大多是由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女性的声音和经历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者边缘化。
而 “HerStory” 的出现,就像是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亮光,它着重强调了女性在漫长历史进程当中,同样也是重要的见证者与创造者。
这无疑是对传统以男性为主导的历史书写模式的一次有力补充,更是一种勇敢的挑战。
导演邵艺辉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片名,非常清晰明了地向观众传达出了她重点关注女性议题的创作意图。
尤其是她对三个女主的形象塑造上,映射了广大女性面临的困境。
“girl helps girl”,女性的平凡和坚强
王铁梅,光听这名字,就给人一种特别坚强、特别能扛事儿的感觉。
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她独自承担起了抚养女儿的艰巨任务,其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恐怕很难真正体会得到。
在经济层面,她需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所有开销,这意味着她必须在职场上全力以赴,拼命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因为一旦工作上出现什么差错,收入受到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就可能陷入困境。
而在精神层面,她又要给予女儿足够的关爱、陪伴与正确的引导。
毕竟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她必须时刻关注女儿的情绪变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女儿的心灵。
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无论是工作上的不顺心,还是家庭琐事带来的困扰,她都只能独自默默咬牙承受,不能在女儿面前表现出丝毫的脆弱。
在职场这个大环境里,性别歧视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幽灵,始终困扰着她。
同样的工作任务,男性同事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晋升机会,而她却往往因为性别原因,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者贬低。
不公平的待遇也是时常发生,比如在薪资分配、培训机会等方面,她都可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然而,面对这一切,王铁梅并没有选择轻易放弃,更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倒。
她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职场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
在工作之余,她还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拿起笔,成为了一名内容创作者。
她通过文字,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并且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她并不是那种被塑造出来的毫无缺点、无所不能的超人形象,她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会有焦虑的时候,会有迷茫的时刻。
但正是她身上所展现出的那股无论面对多大困难,都绝不轻易言败的劲儿,以及始终对生活保持着的那份炽热的热爱,成为了无数中国女性的真实缩影,让很多女性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不仅如此,从她穿着T恤上的文字,也体现了王铁梅不同阶段的境遇和心态。
比如说,当她穿着印有 “Best Believe I'm Still Bejeweled” 字样的 T 恤时,这表明她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价值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肯定,她相信自己就像一颗闪耀的宝石,有着独特的光芒和价值。
而 “90% 荒诞” 这件 T 恤,则反映出她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之后,对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现象的一种无奈与调侃。
还有 “YOU CAN’T DO EVERYTHING” 这件 T 恤,这体现出她在历经生活的磨砺之后,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明白了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所有的事情。
这些 T 恤上的文字,就如同她人生旅程中的一个个鲜明的坐标,清晰而准确地记录着她在不同阶段的成长与蜕变。
除了王铁梅以外,她女儿王茉莉上学的遭遇,同样呈现出孩子社交的残酷,也不比职场弱。
王茉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如同茉莉花一般,纯洁美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然而,现实生活却并没有因为她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名字,就对她格外温柔以待。
她成长于单亲家庭,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她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再加上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内卷现象愈发严重,她过早地就领略到了成人世界的那种残酷与无奈。
在她所写的作文当中,曾经出现过 “我不再幻想” 这样令人心疼的话语。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背后,所隐藏的是多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受到现实压力的重重打击,而逐渐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纯真和美好的梦想啊。
在她所处的学校环境里,班级中一半的孩子都在学习钢琴,而且大部分同学都声称自己出国旅游过。
这种无形却又极为强大的竞争压力,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王茉莉有些喘不过气来,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自卑情绪之中。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她甚至一度产生了 “做观众也很好” 这样比较消极的想法,觉得自己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似乎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还不如就当一个旁观者,默默看着别人在舞台上闪耀。
不过,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小叶的出现,就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王茉莉原本黯淡无光的世界。
小叶有着独特的生活感知方式,她会用录音机录下各种生活中的声音,并且以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将这些声音描述出来。
比如说,煎鸡蛋的声音在她的描述中就像下暴雨一样,吸尘器的声音则被形容成像龙卷风。
这些新奇、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说法,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王茉莉,重新点燃了她内心深处对生活的那份热情,成功唤醒了她沉睡已久的想象力。
在小叶的陪伴与耐心引导下,王茉莉开始勇敢地迈出自我突破的步伐。
她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和自卑,尝试去挑战自己,去做一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最终,她勇敢地站在了舞台上,用手中的鼓槌敲打出激昂有力的鼓点,这鼓点声就像是她向世界宣告自己觉醒的呐喊,奏响了属于新一代女性的觉醒之声。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 “Girls Help Girls” 的温暖互助行为,更是女性精神在代际之间传承的生动体现。
通过小叶对王茉莉的帮助,让每一个女孩子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拥有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不应该被外界的压力和传统的观念所束缚,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说小叶是王茉莉的救赎,那么王铁梅就是前来拯救小叶的观音菩萨。
在电影中,小叶的身份是乐队主唱,从表面上看,站在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似乎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她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内心却布满了伤痕,千疮百孔。
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阴影,就像一片永远无法驱散的乌云,长久地笼罩着她,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总是习惯性地对她进行否定,无论她做什么,似乎都很难得到母亲的认可和赞扬。
而父亲的家暴行为,更是像一把锋利的刀,在她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了一道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内心变得异常敏感和自卑。
在她的生活中,哪怕是房东送的一个小小的礼物,都能让她兴奋好久好久。
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她对爱与认可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而这种渴望,正是因为她在原生家庭中严重缺失爱与关怀所导致的。
在遇到王铁梅母女之前,小叶的生活就像是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行,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她找不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但是,命运的安排总是如此奇妙,当她与王铁梅母女相遇之后,她的生活开始逐渐发生了改变。
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她静静地倾听着王铁梅母女的故事,从她们的经历中,她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不屈服的力量。
这种力量慢慢地感染了她,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找回对生活的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她坦诚地承认自己 “总在幻想”。
对于她来说,这种幻想既是她在面对现实痛苦时,选择逃避的一个避风港,让她能够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同时,也是她内心深处对美好的一种执着坚守,即便生活充满了艰辛和磨难,她依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通过与王铁梅母女的深入交往,她逐渐走出了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巨大阴影,成功完成了自我救赎的艰难历程,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向。
由此来看,《好东西》是一部非常励志的电影,那么为啥它的评论却两极反转呢?
究其原因,还是导演对于男性角色的塑造上,戳中了不少男性的痛点。
细节暗藏玄机
电影里的男性角色,可不是简单地被划分成好与坏两个极端,而是各具特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他们的存在,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社会上男性群体在性别话题上所呈现出的不同态度和认知状态。
比如说前夫这个角色,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一个非常尊重女性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把支持妻子的各种决定挂在嘴边,甚至还声称自己愿意配合妻子去做结扎手术,给人一种他思想非常开明、尊重女性意愿的印象。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他却始终没有将这些承诺付诸实践,说一套做一套。
在面对女儿 “打鼓不打拳” 这样的个人兴趣选择时,他的真实态度便暴露无遗。
他无法理解女儿的这种选择,表现出了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
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对社会上某些男性在性别议题上虚伪一面的一种辛辣讽刺。
而且,在电影中,前夫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没有透露自己的姓氏,这一细节安排看似不经意,实则寓意深刻,它暗示了前夫与王铁梅母女在精神层面上存在着巨大的隔阂,彼此之间难以真正地理解和沟通。
再看小马这个角色,他代表了社会上另一种类型的男性形象。
他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能够理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女性世界的深入了解,导致他在言行上常常会闹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
比如说,他曾经天真地说出 “一直以为月经是蓝色的” 这样无知的话语。
不过,与其他一些对女性困境漠不关心的男性不同的是,小马有着积极学习、主动反思的态度。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选择逃避或者固执己见,而是努力尝试去靠近女性的世界,去了解女性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他的这种行为和态度,为性别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社会中,男性群体在性别议题上是具有成长和改变空间的。
只要他们愿意主动去学习、去反思,就能够逐渐消除与女性之间的认知差异,实现更好的沟通与和谐共处。
这些男性角色在电影中的设置,其目的并非是为了单纯地批判男性群体。
而是旨在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全面、真实地展现出社会现实中不同性别在沟通与理解方面所存在的客观差异,从而引发观众对于性别平等这一重要社会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
不过,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出彩,和台词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字字珠玑,让人共鸣。
《好东西》这部电影的台词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它采用了碎片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朋友聊天时所说的话一样,给人一种亲切自然、接地气的感觉。
同时,这些台词又充满了段子式的幽默,常常能够在不经意间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然而,在这看似轻松幽默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对社会现实问题极为精准、深刻的批判。
像 “我不是那种喜欢点评人家女孩子的人”“追忆过去是油腻的开始” 这类台词,乍一听,感觉就是很平常的调侃之语。
但只要你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观念。
还有那些涉及女性困境的台词,比如说 “职场女性的无偿家务劳动,女明星也要做无偿家务劳动”“喝红糖水没用,得吃去痛药” 等等。
这些话语以一种直白、坦率的方式,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毫无保留地揭示了出来。
电影中还通过许多精心设计的细节,深刻地反映出了一系列社会结构性问题。
比如王茉莉在作文中写下 “我不再幻想” 这句话,这一细节就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射出当下教育内卷现象对孩子心灵所造成的严重伤害。
再看地铁上的那个场景,睡着的王铁梅被周围的人嫌弃,而随后却被另一位女性温柔地扶住。
这个小小的细节,生动地展现出了女性在社会中所遭遇的冷暖无常,既有来自陌生人的冷漠与嫌弃,也有来自同性之间的温暖与互助。
还有聚餐时前夫与王铁梅之间发生的争执,这一场景则毫不掩饰地暴露出了在家庭环境中,性别观念冲突依然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结语
而电影的片尾曲《明天会更好》的戛然而止,这一处理方式堪称神来之笔。
在歌曲原本所营造的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突然毫无预兆地停止,这种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瞬间形成的强烈反差与张力,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它就像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在电影结束之后,依然会沉浸在对电影所传达的主题的深入思考之中,进一步将影片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引发观众对于社会现实以及未来发展的更为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