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冯老师,您真的不能再考虑一下吗?”桑宁的眼睛里含着泪水。
“我已经决定了,有些路,走过了就回不去了。”冯境然轻声回答,目光温和却坚定。
“但是您走了,我们怎么办?那些流言蜚语就这样胜利了吗?”桑宁紧握双拳。
“真相终会浮出水面,只是需要时间。”冯境然整理着桌上的教案。
“那您至少告诉我,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桑宁的声音有些颤抖。
“有些事,辩解反而是对自己尊严的亵渎。”冯境然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桑宁的肩膀,“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1
冯境然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过教室里的四十三张面孔。
他的眼神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定。
时钟指向下午四点三十分,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洒在几排课桌上。
这是他作为班主任的第五个年头,是带领学生们冲刺高考的关键一年。
“今天我们班上转来一位新同学,”冯境然向门口示意,“桑宁同学,请进来自我介绍一下。”
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走进教室,眼神中带着些许不安。
她的声音不大,自我介绍简短得几乎只有姓名和原来的学校。
冯境然注意到角落里几个学生交换的眼神,他们正无声地评判着这个半途插班的同学。
“桑宁同学成绩稳定,特别是语文有独到见解,希望大家能帮助她尽快适应新环境。”
桑宁坐在教室中间靠窗的位置,阳光照在她略显单薄的背影上。
冯境然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
三周后的晚自习,冯境然批改完作业发现桑宁的作文异常出彩。
那是一篇关于“等待”的议论文,思路清晰却又不落俗套。
放学铃响后,他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桑宁。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有自己的思考,”冯境然翻开作业本,“但是在论证部分还可以再丰富一些。”
桑宁有些惊讶,她不习惯被老师单独表扬。
“我只是写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不太符合高考要求。”
冯境然摇摇头,“高考不是模板的复制,而是思维的展示。”
“你有文学天赋,应该更自信一些。”
从那天起,冯境然开始给桑宁额外的写作指导。
他会在批改作业时写下详细的评语,有时甚至整页的建议。
他推荐给桑宁一些名家散文和经典小说,鼓励她拓宽阅读面。
在冯境然的鼓励下,桑宁开始参加学校的读书会,偶尔发表自己的见解。
她的眼神中逐渐有了光彩,发言也不再怯懦。
那些细微的变化,冯境然都看在眼里,像是看着一朵花慢慢绽放。
同时,班上的其他学生也得到冯境然的悉心照顾。
他为成绩优异的蓝馨瑜设计了更有挑战性的阅读清单。
对理科强、语文弱的李明辰,他制定了针对性的作文训练计划。
每天晚上,教学楼熄灯时,冯境然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他的办公桌上常常堆满学生的作业和自己手写的批注。
这样的付出,是每一位认真的老师的日常。
冯境然从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对他而言,这只是职责所在。
2
春天来临时,桑宁的一篇文章在省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这是学校近三年来在该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校长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表扬了桑宁和指导老师冯境然。
桑宁站在国旗下,脸颊微红,目光中是难以掩饰的喜悦和感激。
冯境然站在人群中,为这个曾经不自信的女孩感到由衷的高兴。
然而就在同一天下午,班级微信群里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
蓝馨瑜的母亲许婉琪发了一条看似普通的问候:“老师们辛苦了,希望能一视同仁地关注每一位学生。”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激起了一圈涟漪。
另一位家长跟进:“确实,孩子们都在冲刺阶段,都需要老师的指导。”
还有人直接问:“冯老师,您觉得我们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需要额外辅导吗?”
冯境然看到这些信息时,正在备课。
他回复得很平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如果家长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来校交流。”
这个回应看似平息了讨论,实则暗流涌动。
许婉琪是当地一家知名企业的高管,在家长群中颇有影响力。
她的女儿蓝馨瑜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尖子生,语文成绩尤为出色。
然而最近一次月考,蓝馨瑜的语文成绩却意外地下滑了几分。
许婉琪将这归因于冯境然对桑宁的“特殊关注”。
她开始在私下场合向其他家长暗示:“有些老师喜欢培养'潜力股',反而忽视了原有的好学生。”
这种说法在一些家长中引起共鸣,特别是那些孩子成绩一直不错的家长。
他们开始私下讨论,质疑冯境然的教学方法和精力分配。
周三的晚自习,冯境然讲评完一篇模拟试题后,留下桑宁和几个作文需要修改的学生。
恰好蓝馨瑜也在其中,她坐在教室前排,表情有些冷淡。
“老师,您为什么总是表扬桑宁的文章?”蓝馨瑜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不满。
冯境然看了她一眼,平静地说:“因为她的进步很大,而且文章确实有独到之处。”
“那我的呢?我以前不是一直都是班上作文最好的吗?”
“你的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但最近有些过于公式化,”冯境然指出,“如果能加入更多个人思考,会更有说服力。”
蓝馨瑜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一言不发地低头修改作文。
放学后,冯境然在走廊遇到专程来接女儿的许婉琪。
许婉琪穿着职业套装,举止优雅但眼神锐利:“冯老师,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吗?”
冯境然点点头,带她去了办公室。
许婉琪开门见山:“馨瑜最近语文成绩下滑,我想了解一下原因。”
“可能是备考压力造成的暂时波动,”冯境然解释,“馨瑜的基础很好,只是最近的作文有些程式化。”
“是吗?我听说您最近很关注那个转校生,甚至亲自指导她参加比赛?”许婉琪的语气中带着质疑。
冯境然直视着她的眼睛:“我关注每一个学生,会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给予指导。”
“桑宁在写作上有天赋,所以我鼓励她参赛;同样,我也为馨瑜制定了适合她的阅读计划。”
许婉琪的表情缓和了一些,但眼神依然不信任:“希望您能更多地关注那些一直表现优秀的学生,毕竟他们是学校的招牌。”
冯境然送走许婉琪后,站在窗前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没有想到,自己尽职尽责的教学工作,竟然会被误解成“偏心”。
3
事情的发展比冯境然预想的要糟糕得多。
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蓝馨瑜的语文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又下降了两分。
这在平时或许不算什么,但在高考备考的关键阶段,每一分都牵动人心。
许婉琪再也无法保持冷静,直接找到了学校教务主任。
她声称冯境然“教学不力”,“偏心特定学生”,甚至暗示他与桑宁的关系“过于亲密”。
这些话语一出,如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教务主任虽然了解冯境然的为人,但面对许婉琪的施压,只能表示“会关注情况”。
消息很快在家长群里传开,一些平时不太发言的家长也开始站队。
“听说冯老师经常单独辅导那个转校生?”
“我家孩子说,冯老师下课后总是和桑宁聊很久。”
“现在的师生关系确实需要注意分寸...”
这些话语虽然不指名道姓,却足以让人联想翩翩。
冯境然被学校叫去谈话的那天,恰好是个阴雨天。
雨水打在窗户上,像是无数细小的叹息。
校长办公室里,坐着校长、教务主任和年级组长。
“境然啊,最近有些家长反映...”校长欲言又止。
“我知道了,”冯境然平静地打断他,“关于我偏心桑宁,忽视其他学生的传言。”
校长点点头,有些尴尬:“我们都知道你的为人,但是...”
“但是许婉琪女士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是吗?”冯境然的声音依然平静,但带着苦涩。
“不仅仅是她,已经有十几位家长联名要求调查,”教务主任补充道,“虽然我们相信你,但必须有所表态。”
冯境然没有争辩,只是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
“这是我对每个学生的教学记录,包括辅导时间、内容和进步情况,”他翻开笔记本,“大家可以看看,我是否真的'偏心'。”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批注详尽,日期清晰。
蓝馨瑜的页面上同样有大量笔记,甚至比其他同学还要多。
校长翻阅后,长叹一口气:“这些家长太过分了,完全是无中生有。”
“我会在下次家长会上澄清的,”校长拍拍冯境然的肩膀,“你安心教学,不要受影响。”
冯境然点点头,但心里明白,一旦信任被打破,很难再完全修复。
走出办公室时,他在走廊遇到了桑宁,女孩的眼睛红红的,显然哭过。
“冯老师,对不起,都是因为我...”
冯境然摇摇头:“这不是你的错,每个人都有追求进步的权利。”
“但是那些流言...”
“流言止于智者,”冯境然微笑着说,“继续努力,不要辜负自己的天赋。”
桑宁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在得知事情后,专门请假来到学校。
“冯老师,我们知道您是真心帮助宁宁的,”桑宁父亲诚恳地说,“如果需要,我们可以站出来说明情况。”
冯境然感动于这份信任,却也明白这可能会让桑宁成为更多流言的目标。
“谢谢你们的支持,但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宁宁安心学习,”他说,“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随后几天,冯境然依然坚持正常教学,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每当他走进办公室,总能感受到同事们欲言又止的目光。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察觉到学生们微妙的情绪变化。
蓝馨瑜开始刻意回避与他的眼神接触,而其他一些学生则时不时交头接耳。
只有桑宁和几个相信他的学生,依然如常地请教问题、交流想法。
冯境然明白,自己的教学环境已经被无形地污染了。
4
半个月后的家长会,是压垮冯境然的最后一根稻草。
会议室里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息。
冯境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班级情况和备考计划,然后问道:“家长们有什么问题想要交流的吗?”
一阵沉默后,许婉琪站了起来。
她穿着得体的套装,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锐利:“冯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是如何平衡对不同学生的关注度的?”
冯境然早已预料到这个问题:“我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是吗?”许婉琪轻笑一声,“那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得到您的'特别指导',而其他人却在成绩下滑时得不到足够重视?”
教室里的氛围瞬间凝固。
冯境然深吸一口气,走向讲台旁的投影仪。
他插入U盘,屏幕上显示出一张表格:“这是我对每个学生的辅导记录,包括时间、内容和频率。”
表格清晰地显示,冯境然确实给予了班上每个学生适当的关注。
蓝馨瑜的辅导时间甚至比桑宁还多,只是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
“我从不偏心任何学生,”冯境然的声音坚定而平静,“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
许婉琪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一手,一时语塞。
桑宁的父亲趁机站起来:“我女儿从转学来到现在,多亏了冯老师的帮助才有这么大进步,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
另一位家长也附和:“我儿子说冯老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批改作业、答疑解惑,真的很负责任。”
气氛似乎开始转变,但许婉琪并不打算轻易放弃。
“数据可以造假,”她冷冷地说,“关键是看结果,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在下滑?”
“高考备考是一个过程,成绩有波动是正常的,”冯境然回应道,“关键是找到问题所在,共同解决。”
“馨瑜的作文最近确实有些程式化,我们已经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相信很快会有改善。”
许婉琪还想说什么,但校长适时站起来结束了讨论:“各位家长,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帮助孩子们考出好成绩。”
“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私下交流,不要占用大家的时间。”
家长会结束后,冯境然独自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
窗外的天空阴沉沉的,像是他此刻的心情。
第二天一早,冯境然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
他手里拿着一份打印整齐的辞职报告。
“你是认真的吗?”校长难以置信地问。
冯境然点点头:“在互不信任的环境中,我无法有效地教学。”
“那些都只是误会,会澄清的,”校长试图挽留,“再说现在换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正因为考虑到学生,我才决定离开,”冯境然平静地说,“现在的氛围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我已经联系了姜晴老师,她教学经验丰富,可以接替我的工作。”
校长知道冯境然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
最终,他无奈地接受了辞职报告:“至少等到下周一交接完毕再离开吧。”
冯境然同意了这个安排,开始整理自己的教案和资料。
消息很快传开,学生们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冯老师,您不能走啊,”李明辰急切地说,“还有不到半年就高考了。”
“姜老师会比我做得更好的,”冯境然微笑着安慰他们,“我会把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交给她。”
桑宁站在教室后门,眼睛红红的,却没有上前。
她知道,冯老师的离开,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
最后一节课上,冯境然没有讲新内容,而是分享了自己对学习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是塑造你们看世界的方式,”他说,“希望你们不仅能考出好成绩,更能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下课铃响起时,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冯境然收拾好讲台上的书本,向学生们鞠了一躬:“谢谢你们,这段时间我很开心。”
然后,他转身走出教室,没有回头。
5
冯境然离开后的第一周,学校安排姜晴接任班主任。
姜晴是一位教龄十五年的资深教师,曾带出多届高分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