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环球网报道,特朗普在与芬兰总统会晤后,于社交媒体宣布将从芬兰购买“急需的”破冰船,数量或达48艘。此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背后折射出美国在北极战略布局的重大调整。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海军实力全球瞩目,航母战斗群威慑四方,先进驱逐舰、核潜艇数量众多且技术领先。但在破冰船领域,美国却陷入困境。目前,美国仅有两艘破冰船——“极星”号与“希利”号。“极星”号于1976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服役近半个世纪,机械故障频繁,难以承担高强度任务。“希利”号虽服役时间较短,却是中型破冰船,面对北极复杂恶劣环境,破冰能力捉襟见肘。两艘破冰船远不能满足美国在极地地区的战略需求,在全球大国中处于劣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极航线通航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焦点。北极航线主要包含北方海路、西北航道和跨极海路。北方海路大部分位于俄罗斯领海,俄罗斯凭借地缘优势,长期对其实施有效控制。沿线建设多个大型港口,部署先进军事力量,为航道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向过往船只收取10至20万美元不等的过路费。西北航道大部分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加拿大主张对其拥有主权,但美国等国认为该航道是国际航道,各方存在主权争议。跨极海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通过北冰洋中心区域,因冰层厚、航行条件恶劣,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大规模采购破冰船,战略意图明显。北极航线控制权竞争激烈,俄罗斯在北方海路占据主导,中国也通过“冰上丝绸之路”积极参与北极开发,取得显著进展。美国希望凭借新增的48艘破冰船,增强在北极航道的话语权,尤其在西北航道和跨极海路,打破现有格局,削弱中俄影响力,加强与北美东海岸的联系,降低对其他航道的依赖。北极地区蕴含丰富自然资源,据估算,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约13%、天然气储量约30%位于北极。美国通过增强破冰船实力,可更便捷地开展资源勘探、开采活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提升在全球资源分配中的地位,增强战略自主性。
面对美国的动作,俄罗斯早有准备。在北极地区,俄罗斯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众多岛屿,地缘优势得天独厚。长期以来,俄罗斯大力建设北方海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港口,提高货物吞吐能力;部署S-400防空系统、“棱堡”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及大量地面部队,构建严密防御体系;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破冰船舰队,包括核动力破冰船,保障北方海路全年通航。
中国则以“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依托,稳步推进北极开发合作。自主研发的“雪龙3号”破冰船技术先进,今年3月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首航,积累宝贵经验。与俄罗斯在北极航道建设、资源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升在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采购48艘破冰船,将对北极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地缘政治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北极地区军事化风险上升,各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对峙可能升级,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挑战。美国实施采购计划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国内造船业产能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订单;采购成本高昂,需投入巨额资金,给财政带来压力;北极航道商业开发面临诸多难题,如市场需求不稳定、运营成本高;国际社会对北极军事化表示担忧,美国将面临舆论压力。
未来,北极地区局势充满变数。美国加大在北极的投入,中俄也将持续强化自身实力与合作。三国在北极的竞争与合作,将深刻影响全球航运格局、资源开发及地缘政治版图。是和平合作开发,还是陷入激烈地缘政治冲突,世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