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带着胜利的队伍进了北京城,仿佛天下就此尽归闯王手中。然而,谁能想到,这场盛世不过昙花一现,李自成只做了42天的皇帝,便落得四散奔逃、身死异乡。

短短一个半月里,京城风云突变,百姓惊慌、权贵倒戈,局势一日三变。

许多人好奇,李自成为什么会败得如此之快?其实,答案就藏在这42天的三件关键大事里——如何用错了力气,如何得罪了人心,如何把好端端的江山送了出去。



刚进北京,先失了人心

1644年春,李自成带着农民军攻进北京城,一时间满城风声鹤唳。

明朝几百年江山,在他手上看似到了顶点,谁也没想到,繁华只维持了42天。

那时候,大街上还能看到明朝士兵的尸首无声地躺在角落,巷口小店老板提心吊胆地开门做生意,城里的百姓表面安静,其实心里都在琢磨:这个闯王会不会比从前的官更可怕。

刚进城时,李自成做的头几件事还算有章法。他命人厚葬崇祯皇帝,对抢劫百姓的士兵严加惩处。



三十多岁的张举,原本是个挑夫,见到闯军进城后,也想碰碰运气,混口饭吃。可没多久,他就发现闯军和以前的明军没什么两样,除了衣服破一点、口音重一点,其他都差不多。

该收的税一分没少,街头巷尾还是有人夜里偷偷上门搜粮食。老百姓本来盼着新朝换了旧人能有几天安稳,没想到新来的比旧的更急着敛财。

为了给部下分赏,李自成下令查抄明朝官员的家产。明家大户一夜之间破败,家里的银钱、玉器被抬得连地板砖都掀了。



普通老百姓看在眼里,早早就把细软埋进了院里的菜地,连灶台下都放了几只小坛子,生怕哪天闯兵突然上门。

京城里头的大小官员见势不妙,有的开始向北边清军递信,有的卷起铺盖往南跑,谁都不想着留下来帮新主子稳住局势。

闯军在外头是打仗的好手,进了城却不知道怎么当官理政。



新上任的县丞姓李,三十出头,本是闯军的老兵。被派去管户口,头一天上任,看到厚厚一沓名单,问了半天也没头绪。

有人打趣他:“大哥,你这账本比打仗还难吧?”他也只能苦笑,叹了口气。

没经验,没制度,闯军原本靠的就是一股狠劲和口号,到了京城,全变了味。



重赏功臣,放纵抢掠

进京之后,李自成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宫里的金银、明朝的后宫、那些锦衣玉食,都成了新主人的囊中之物。他为自己立了后宫,赏赐将领,筵席连摆好几天,人人都有份。

老百姓说:“闯王进京头三天,最热闹的是皇宫和大户人家。”而街边小贩、茶馆伙计很快发现,满城的闯军将士像是没见过好东西,吃喝拉撒都抢在前头。



有个姓陈的面铺老板娘,这年四十,守寡多年。原本指望新政权能让她的日子好过些,怎料半夜就被几名闯军闯了进来。一通哄抢,连屋后的腊肉都没剩下几块。

老板娘第二天找了城里的巡查,巡查摇头叹气:“闯军是新朝的人,我们也管不了。”这样的事一多,闯军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就从解救者变成了灾星。

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李过等将领也开始为自己捞好处。



有人举例,刘宗敏公然在大街上搜罗明朝遗留的美女、豪宅。

用他的话说:“打仗打到北京,兄弟们该享享福了。”大顺政权的军纪每况愈下,街坊邻里见了闯军就绕道走,孩子在巷口玩耍,家长都得守在一旁。

闯军士兵曾经喊着“均田免赋”的口号,如今却变成了抢田夺财的主力。

更糟的是,李自成压根没心思管这些。

有人劝他:“京城还不稳,应该严惩抢夺。”李自成却说:“兄弟们跟我打江山,不能让大家白忙活。现在不赏,以后谁还跟我拼命?”他没体会到,老百姓的心已经慢慢冷了。明朝的老人家开始在家里偷偷给先皇烧香,念叨着“老天快点把这些乱兵赶走吧”。



处理吴三桂,反被送上绝路

在李自成做的所有决定里,最致命的一步就是对待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方式。

吴三桂原本准备归顺,在明朝灭亡后他只求自保,没什么太高的野心。可李自成偏偏做了两件伤人心的事。

第一,纵容刘宗敏抢走了吴三桂心爱的陈圆圆。这个举动在外人看来是小事,但对一个手握重兵、心思多疑的将领来说,那是奇耻大辱。吴三桂听到消息后,气得饭都吃不下,手下心腹劝他:“既然新朝都这样对你,不如另谋出路。”吴三桂一边派人在城里打探消息,一边暗中联系关外的清军,为自己留条后路。



第二,李自成对吴三桂家属采取了强硬手段,把他父亲关押,要他无条件献出山海关。吴三桂一看,无论投降与否,家里都没好日子。被逼到墙角的人,反而什么都敢干。他一咬牙,干脆打开山海关大门,引清兵入关,与李自成决裂。

清兵入关后,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闯军将士原本就疲惫不堪,换了新主子又没得到多少实惠,纷纷心生二意。

更糟糕的是,城里百姓开始向吴三桂和清军通风报信,给他们送粮食、情报,生怕闯军再祸害下去。仅仅半个月,北京城局势就天翻地覆。

李自成败走,闯军四散,北方百姓一时无主,满洲铁骑进了北京。



从闯王败局看天下大势

有人记得,那年北京城四月的一天,闯王在武英殿举行了匆匆的即位仪式,第二天就带着剩下的兵马悄悄离开。

宫殿和城门被纵火焚烧,连夜里都能看到红光冲天。

逃亡路上的闯军,已经没了当初的锐气。

西安、襄阳一路都有零星残兵,沿途的老百姓见到闯军,只顾着关门闭户。

此后的李自成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逃到湖北九宫山时,已经只剩下一小队亲兵。



有人说他死于追兵,还有人说他被乡民误杀。无论如何,曾经号称百万的闯军,四十二天后便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地唏嘘。

细细看来,李自成的失败,既有个人性格上的急躁,也有环境的无奈。

明末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李自成以“均田免赋”起家,靠着百姓的支持,一路打到北京。可惜一进城,就改变了当初的本色,贪图享乐,放纵部下抢掠。

没了民心,天下再大也守不住。



治大国如烹小鲜。朱元璋当年拿下应天后,先修城墙,后安民心,三年不敢自称皇帝。李自成却刚进北京,便急着称王称帝,封赏兄弟,享受荣华。

老百姓都说:“新朝还没站稳,主子就开始分家产,哪有这样的道理?”等到吴三桂被逼反,清军大举入关,一切都来不及了。

历史上,江山易主并不稀奇,最难的是守住人心。李自成42天的皇帝生涯,给后来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做人做事,不能光看眼前。

只图一时痛快,不谋长远,迟早会被时势淘汰。

看似到手的富贵,转眼就成泡影。天底下的百姓,最看重的还是安稳和公道。

谁要是忘了这一点,结局早晚都一样。



结语

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42天里做了三件逼自己上绝路的大事:进京后失了人心,放纵权臣抢掠,处理吴三桂失了分寸。

这短短的42天,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让满清得了天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留给后人的,只有一声叹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