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知情人士披露,特朗普政府解除了常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布鲁塞尔总部海军中将肖莎娜・查特菲尔德的职务。美国媒体指出,这已然是特朗普今年 1 月重返白宫以来,对美国军方高级将领进行 “清洗” 的至少第九例。《华盛顿邮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查特菲尔德是特朗普就任后遭解职的第四名美军女性将领。她作为美国派驻北约军事委员会的代表,上周末收到解职通知,其职务由在北约的副手、陆军国民警卫队准将肖恩・弗林临时接任。
白宫(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近期动作频频,在其他领域也展开一系列调查与“清洗”行动。日前,特朗普签署文件,指示美国司法部调查在他第一任期政府任职过的两位高级官员,这两人后来都公开批评过特朗普。其中一人是迈尔斯·泰勒,他曾在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担任国土安全部长尼尔森的副幕僚长,并于2018年在《纽约时报》发表匿名文章《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文章一经发表,便在美国媒体和政坛掀起轩然大波,白宫方面当时全力寻找这位暗藏在身边的“内鬼”。
此次调查范围还不仅限于这两名主要对象,与他们关联的12名前官员安全许可也同步被撤销。这种“连坐式”惩戒手段,在政府雇员群体中引发极大恐慌。据相关数据显示,联邦公务员匿名论坛在24小时内,新增487条离职咨询帖。从法律层面看,“叛国罪”在美国近40年仅适用过3次,且均针对外国间谍。宪法专家指出,将内部政策分歧上升为叛国指控,可能引发“寒蝉效应”,导致政府内部人员因恐惧而不敢表达真实观点,正常的政策讨论与决策过程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此前,国家安全局刚经历人事变动,前局长蒂莫西·霍因泄密调查被解职,内部备忘录显示,86%的联邦官员重新签署保密协议 。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针对前官员的这一系列调查,政治指向极为明显,奉行“凡是不顺从,皆为敌人;凡是反对,皆为叛徒”的逻辑。在这种逻辑主导下,原本用于维护国家秩序与公平的制度,沦为政治斗争工具,司法也异化为复仇武器。这一现象不仅是美国内部的政治迫害行为,更对全球释放出危险信号。长期以来,美国以“民主灯塔”自居,在国际舞台上频繁指责他国打压异见、操纵司法、进行政治清算。如今,美国自身却公然践行这些被其批判的行为,这无疑极大地削弱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道义地位,也让众多曾对“美国制度优越论”深信不疑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美国制度的本质。
目光转回五角大楼,这里的文职人员虽不着军装,却在美军军事体系中扮演着“中枢神经”的关键角色。他们承担着预算规划、战略研究、情报分析等重要任务,对美军的高效运转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当下,五角大楼正筹备大规模裁员计划,一旦实施,预计将造成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回顾历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赫鲁晓夫正是洞察到肯尼迪政府的犹豫态度,才大胆采取冒险行动;1975年美军从越南撤军后,东南亚地区力量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历史事件表明,看似局部的内部人事调整,极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
五角大楼(资料图)
当前,美国国内政治生态愈发复杂,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清洗”与调查行动,不断激化内部矛盾,无论是军队系统的人事变动,还是对前政府官员的政治清算,都反映出美国政治极化现象加剧、社会撕裂愈发严重的现状。在国际上,美国的这些行为也使其国际形象受损,盟友对其信任度降低,全球战略布局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未来,美国将走向何方,其国内政治动荡又将如何影响国际局势,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