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在公开场合直言“我们不需要马斯克”,这一句决断的切割,将两人曾紧密的政治商业联盟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支持特朗普竞选到共同推动政策落地,马斯克曾被视为特朗普科技政策的“代言人”,然而,随着特斯拉在华业务的深化与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矛盾加剧,双方的理念分歧逐渐显露。
此次公开决裂,使得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瞬间成为全球焦点,而这场政治与商业的碰撞,最终却以马斯克对华抛出"忠告"的戏剧性转折收场。
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裂变
2025年4月10日,特朗普公开表示不需要马斯克,并强调“我不需要他的车”,直接否认马斯克在其政治布局中的核心价值,并明确切割与马斯克的政治合作关系。
尽管其声称购买特斯拉是为“表达支持”,但这一表态被普遍视为对马斯克实用价值的否定,以及对马斯克的主动疏离,甚至暗含“卸磨杀驴”的意图。。
这种态度上想戏剧性转变与2024年大选期间马斯克花费巨额资产为特朗普进行高调支持的情形形成对比,而特朗普此番言论被媒体形容为“180度大转弯”,引发外界对双方关系破裂的猜测。
2024年大选期间,马斯克携带着巨额资产成为了特朗普胜选的关键推手,而作为回报,特朗普则是组建“政府效率部”的,并任命马斯克为负责人,赋予其改革联邦政府架构的权力。
然而随着改革触及深层利益、特斯拉自动驾驶政策受阻、脑机接口审批停滞,都使得马斯克与白宫的矛盾开始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近期关税的爆发更是让这场矛盾愈演愈烈。
而此次特朗普的公开表态,更像是一场“切割仪式”,既彰显自身决策独立性,又暗示马斯克已完成阶段性使命,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马斯克帮助的意思。
因此人们广泛的认为特朗普的不满是源于此前马斯克曾主导政府效率部改革,因该部门推行的裁员政策引发民众不满,间接导致特斯拉销量下滑,也削弱了特朗普对其政治价值的信任。
但事实上,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的破裂却并不是原因效率部改革所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双方理念上的不同与分歧,而马斯克领导效率部改革所造成的结果不过是双方关系破裂的一种催化剂罢了。
政策与理念下分歧的加剧
但是如果仔细观看的话,就会发现双方之间的裂痕早有端倪,只是那时的他们都因眼前的利益而暂时的忽视了这一点,特朗普需要马斯克的支持,而马斯克所需要的则是特朗普胜选后的影响。
就比如双方在能源政策上的分歧,特朗普对马斯克推动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呈暧昧态度,甚至暗示将削减税收抵免,而马斯克则公开支持石油天然气行业,与特朗普的“能源独立”口号形成微妙对冲。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对AI与数据中心的高能耗持批评态度,与马斯克主导的科技革命路径产生冲突,这种价值观差异,使得曾经的“第一兄弟”渐行渐远。
同时特朗普的表态亦充满政治算计,在政府效率部完成精简联邦机构、削减开支的阶段性目标后,那么对于特朗普来说,马斯克对他的“工具价值”早已大幅衰减。
而此时特朗普这种与马斯克急忙进行撇清关系的行径,既能向传统能源选民示好,又可避免马斯克在政策制定中的潜在掣肘。
反观于马斯克,此次的事件对于马斯克而言,是直接暴露了科技巨头介入政治的脆弱性,当商业利益与政治权力直接碰撞时,资本的话语权往往需要让位于体制内的规则。
因此当马斯克褪去“救世主”光环,特朗普回归“交易艺术家”本色的进行着利益上的衡量,而两人关系的冷却不仅标志着一段特殊政治联盟的终结,更预示着科技与政治的共生模式正面临新的重构。
而此次的公开决裂,既是特朗普对马斯克“越界”行为的警告(如参与国防部机密会议),也是马斯克商业利益与特朗普政治立场冲突的必然结果。
马斯克的忠告
特朗普的公开斥责,本质是对马斯克在新能源领域与共和党传统能源利益冲突的清算,面对政治巨头的打压,马斯克并未选择硬碰硬,而是以商人的敏锐嗅觉将矛盾焦点转移至中国。
这种策略不仅巧妙规避了与美国政权的直接对抗,更释放出向中国市场的示好信号,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对马斯克商业帝国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此次"忠告"中关于"中美科技合作"的论述,实则是在美国政治压力下,对在华业务稳定性的一次战略性加固。
马斯克对华"忠告"的核心主张——"科技竞争应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看似是对中美关系的温和建议,实则暗含更深层的商业逻辑。
随着特朗普关税战加剧,两人在政策上的分歧逐渐显,马斯克多次反对关税的,并直言“稀土提炼技术在中国”,暗示对华强硬政策徒劳,而特朗普则需维持“美国优先”叙事,对盟友的摇摆态度愈发不满。
马斯克的“提醒”更像是一种警告,切断与中国的合作,美国在关键技术上将陷入被动,而英国等盟友的转向进一步印证了马斯克的判断,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正面临全球产业链的集体反噬。
作为同时掌控特斯拉与SpaceX的科技巨头,马斯克始终在构建一套去中心化的全球商业版图,他既需要美国的技术土壤,又倚重中国的制造能力与市场潜力,更觊觎欧洲与东南亚的新兴机会。
这种不依附于单一政权的商业策略,使其能够在特朗普的"政治正确"与中国的"发展红利"间游刃有余,而此次的表态,正是其技术全球化理念的又一次具象化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与对华"忠告"形成微妙呼应,他主张"建立比香港更宽松的特别行政区",这种看似超脱立场的建议,实则暗合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这种策略性趋同,既展现出其作为国际商人平衡大国关系的智慧,也暴露出其技术寡头在政治议题上的实用主义逻辑。
通过将商业利益与政治敏感议题挂钩,马斯克成功将自己塑造为"促进和平的调停者",进一步巩固了其超越单一国家框架的全球影响力。
结语
这场风波最终超越了简单的个人恩怨,演变为科技资本与政治权力碰撞的缩影,而马斯克以"忠告"作为回应的智慧行径,则是揭示出了全球化时代的新生存法则。
当传统政治强权试图将商业巨头纳入单一叙事时,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者总能通过重新定义议题,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权力博弈的范式转变,或许正是理解未来国际关系演进的密钥。
不过尽管现在双方裂痕已显,但两人的关系却未必会彻底“陌路”,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公开的决裂,已然成为全球化时代科技与政治角力的缩影。